第57節

-

電視台,他們縣要上電視台了!

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好訊息,報紙、電視台都是官媒,代表官方的態度,這是對他們成績的認可,報道出去後,他們縣的名氣又會上一個台階。

這次別說錢書記和小王了,就連梅書記也有些激動。

他當即做了決定:“小王,你去通知趙局長按照先前的計劃儘快修路,明天就開始動工。餘思雅同誌,到時候就由你和宣傳部的孟部長一起接待省報和電視台來的同誌,他們要來的時候,你聯係孟部長。”

餘思雅嚴肅地點頭:“好的。”

梅書記還不放心,又說:“這樣吧,小王,你帶餘同誌去找孟部長,今天先順便見個麵,熟悉一下。”

小王馬上放下手裏的工作,微笑著說:“餘同誌,跟我來。”

錢書記暈暈乎乎地跟著站了起來走出去,還覺得有些像在做夢般不真實。不是來找梅書記說飼料的事嗎?最後怎麽又繞到修路上了,還扯出了省電視台的同誌?

怎麽感覺每次跟餘思雅一起辦事都會超出計劃?

第44章

直到從宣傳部出來,錢書記還處於震驚中。他把餘思雅拽到一邊,不敢置信地問:“餘主任,省電視台的同誌真要過來?”

這一天實在是有點重新整理他的認知,先是餘思雅張口就要幾十萬斤糧食,接著又是省電視台會來采訪紅雲公社。上電視啊,想他們公社的電視台數量加起來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他這輩子也可能在電視上露個臉,這是他從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餘思雅好笑:“錢書記,你剛纔不聽到我跟孟部長討論了嗎?這還能有假嗎?”

這倒是。錢書記看餘思雅的眼神更複雜了。這姑娘本事咋這麽大呢,他以為他已經夠重視這姑娘了,結果她又冷不丁地弄了這麽一出,老馮知道這些事嗎?當她的領導,心臟一定要夠強才行啊。

不過認真算起來,還是老馮撿了便宜。估計要不了兩年,他就得去縣裏麵了,十幾年冇挪窩,就因為多了個得力下屬,老馮就能扶搖直上。錢書記有點眼紅,消下去的心思又冒了出來。做不了下屬,能做家人嘛,領導隻是一時的,公公可是一輩子。

“那個,餘主任啊,財政局就在斜對麵,走路幾分鍾就到了,咱們過去看看吧。”

餘思雅開始冇反應過來:“錢書記,你們公社有事要去財政局嗎?我們養殖場冇有,你去吧,我等你。”

見她不開竅,錢書記隻好明說:“那個,餘主任,不是我老錢吹,我家那小子別的都不行,長得絕對好看,反正都來了,這麽近,就順路去瞅一眼唄,看看合不合適嘛!”

餘思雅無語,她冇想到離過年還有兩個月呢,催婚這事就來了,真令人頭痛。

“錢書記,你看我這麽忙,哪有空想這些啊,過幾年再說吧。要是過幾年大家都還冇對象,再看看也不遲,你說是不是?”餘思雅婉拒,見錢書記還想說什麽,她趕緊轉移了話題,“錢書記,你們養殖場要找糧站購買多少糧食,你想好了嗎?想好了就趕緊去告訴王秘書一聲,讓他幫忙在梅書記麵前美言兩句啊,咱們可不能白跑一趟。”

錢書記這才記起還有這回事,他們公社的飼料缺口其實冇餘思雅這麽大,畢竟他們是三個公社合建的,如果不擴大規模,光這三個公社的餘糧雜糧就能養活三公養殖場。但問題是他們想擴大規模,那飼料這個事就得提前準備好。

琢磨了一下,錢書記問:“餘主任,你說我們養殖場每個月購買多少糧食好?”

餘思雅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他們養殖場來問她。這一看就知道,錢書記平時肯定冇怎麽管養殖場的事,所以不清楚狀況,他們這錢掙得可真輕鬆,三個書記都不管事,每年還能分好幾千的紅。

雖然有點不高興錢書記的不上心,但兩家好歹也算有合作,錢書記有時候也能幫些忙,餘思雅便給他出了個主意:“你們養殖場的鴨子數量保持在五千隻左右就差不多了,飼料缺口不大,申請每個月五千斤吧,這個數量上麵好批。如果你們用不完,那就照原價轉賣給我們養殖場就是。”

很好,這下完美地解決了錢書記擔心不申請,飼料不夠,申請了用不完怎麽辦的問題了。

“餘主任,我就知道,你一定有辦法,就按你說的這麽辦。我去找王秘書,你等我一會兒啊。”錢書記說著又跑了回去。

餘思雅等了幾分鍾,錢書記就回來了:“梅書記在接電話,王秘書說等梅書記忙完就幫我轉達,咱們回去吧。”

這個點已經錯過了大巴的時間,兩人找了輛順路的拖拉機搭便車回去。

到了公社是下午四點多,時間還不算晚,公社乾部們還冇下班,餘思雅便去辦公室找馮書記匯報工作。

馮書記看到她,馬上激動地站了起來:“總算回來了,怎麽樣?事情成了嗎?”

餘思雅笑眯眯地說:“馮書記,成了,梅書記已經批準了糧站每個月賣三萬五千斤糧食給我們養殖場。”

“什麽?你說多少?”馮書記懷疑自己聽錯了。

餘思雅有點想笑,馮書記怎麽也這樣大驚小怪。她笑著重複了一遍:“馮書記,你冇聽錯,每個月三萬五千斤。”

“這麽多,梅書記也能答應?”馮書記還有點震驚。也不怪他驚訝,現在他們公社每個人的基本口糧一年隻有兩百多斤稻穀,這一個月三萬五,一年就四十多萬斤糧食,相當於一個大隊一年的基本口糧了,可不是小數目。

餘思雅跟他解釋:“主要是米糠、麥麩、油料、玉米等等之類的粗糧,小麥和稻穀不在這個範圍內。”

馮書記聽完解釋鬆了口氣:“那還好,大米白麪人都不夠吃,拿去喂畜生,傳出去容易生事,是雜糧就還好。小餘,你辛苦了!”

餘思雅笑道:“不辛苦,都是我應該做的。對了,馮書記,我還要跟你說個事。今天我給省報的路明惠同誌打電話,她說電視台的同誌要下來采訪咱們,梅書記知道了這個事,讓宣傳部的孟部長負責接待。我提前跟你說一聲,你有個心理準備。”

馮書記同樣驚得不輕:“你說除了省報,電視台的也要來,咱們公社要上電視了?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那還能有假啊。”餘思雅好笑,馮書記的反應比錢書記好一點點。

得到了肯定答案,馮書記興奮得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咱們要上電視了,小餘,你這小同誌真是太能乾了。不行,咱們公社電視太少了,這會兒也弄不到更多的電視啊……”

餘思雅被馮書記這話引起了好奇心:“馮書記,咱們公社總共有多少台電視機啊?”

馮書記伸出三根手指頭:“兩台,我家一台,周部長家一台,咱們公社才全麵通電,以前電都冇有,哪來的電視。”

真是少得可憐,一個大隊都分不到一台,全公社一萬多人就冇幾個見過電視,難怪聽說能上電視這麽興奮。

但餘思雅冇多大感覺,倒不是她嫌棄現在的電視太落後,而是數量太少,全國大概總共隻有一百多萬台電視機,分散在這麽大的國家,現在通訊技術不發達,電視所能收到的台非常有限。省台的覆蓋範圍大概就是省內,偏僻點的地方還不一定能收到信號,這麽算下來,新聞播出來,能有個十萬台電視機收看到就非常不錯了。

如此小的傳播量,在民眾中的影響力遠不及報紙和廣播電台,對宣傳他們養殖場的作用也實在有限。不過估計對領導們的作用應該比較大,畢竟現在家裏麵有電視的大多都是乾部,能在那些大乾部麵前露個臉,這可是難得的殊榮,對公社和對辰山縣都是一件好事。

馮書記還沉浸在興奮中:“回頭我跟周部長商量一下,咱們兩家把我們的電視擺到學校,等播到咱們的時候,大家都能來看。”

聽馮書記的意思是要把電視當電影放,餘思雅哭笑不得。這會兒的電視大多是十二寸的黑白電視,四四方方的一塊,笨重不說,畫質也不清晰,而且螢幕那麽小,隔個幾十米哪還看得見啊。

算了,也許大家看的就是這個氣氛,還是別打擊馮書記的積極性了。餘思雅勸道:“馮書記,還早著呢,電視台的同誌都冇來呢,這個事以後再說也來得及。”

“你說得對,他們說什麽時候來了嗎?”馮書記又問。

餘思雅搖頭:“冇過,估計還要過幾天。”

馮書記還是很著急:“那也冇多久了,咱們得準備準備,對了,小餘,咱們公社隻有一輛拖拉機啊,拖拉機太顛簸了,那個聲音也很小,用拖拉機去接電視台的同誌是不是不大好啊?”

“馮書記,不用準備了,咱們平時怎麽樣,他們來就怎麽樣。咱們公社就這條件,他們要看的應該也是咱們本來的樣子,咱們就隻有拖拉機,能開拖拉機去接他們已經不錯了,你去縣裏開會都捨不得開拖拉機呢。”餘思雅感覺馮書記實在有點小題大做。

馮書記被她這麽一說,從興奮中冷靜下來:“也是,咱們本來就是貧困農村,再怎麽弄也比不上城裏。他們這些電視台的同誌什麽冇見過,聽你的,就這樣吧,不過咱們要給公社搞個大掃除,弄乾淨點,公社可是咱們的門麵。”

餘思雅由著他去:“成,馮書記,你慢慢安排,我去養殖場看看。”

——

回到養殖場,凳子還冇坐熱乎,小李就找過來了。

“餘主任,你總算回來了。”

餘思雅看小李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忙問道:“怎麽啦,出什麽事了?坐下說。”

小李坐到她對麵,焦慮地說:“餘主任,我剛纔給省運輸公司那邊打電話過去,請他們後天安排一輛車子過來,幫咱們送一趟貨。但運輸公司那邊說臨近年關,他們也忙了起來,已經有單位先預約好了,未來一個星期都冇有空,要安排隻能安排到下週了。可第二百貨那邊催得急,他們貨架上前天就已經空了,這麽一耽擱得十天去了。”

餘思雅琢磨了一下,問道:“你找伍常安了嗎?”

小李耷拉著眉眼說:“找了,聽說他出遠門去了,要一個星期左右纔會回來。”

兩人還冇想出個對策來,馬冬雲又過來了:“餘主任,李主任,省城第二百貨那邊來的電話,問咱們的貨後天什麽時候到?”

餘思雅冷靜地說:“你回他們,咱們還在協調車子,等約定好了時間,再通知他們。”

馬冬雲點頭,趕緊跑出去回電話了。

小李吐了口氣,無奈地說:“看吧,又來催了,要是近咱們開拖拉機去就去了,這麽遠,咱們公社那拖拉機都十幾年了,萬一在路上冇油或是出故障了怎麽辦?”

這確實是個問題。看來運輸這事也不能寄托在一家公司上。

餘思雅思索了一會兒問道:“小李,咱們縣裏麵應該有運輸隊吧?能跟他們聯係上嗎?多給點錢也行,讓他們幫忙跑這一趟,咱們答應了省第二百貨後天送貨,能不食言儘量不要食言。”

小李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有,我去打聽一下。”

“嗯,儘快把這個事給落實下去。”餘思雅叮囑道。

小李辦事效率還不錯,第二天中午就傳來了好訊息。他跑到餘思雅辦公室高興地說:“餘主任,咱們跟縣運輸隊那邊說好了,明天早上他們派輛車子過來。”

“好,辛苦了,你今天下午把貨清點好。”餘思雅笑著點頭。

等小李走後,她在辦公室裏悶頭想了一會兒,這麽下去也不是辦法,萬一兩個運輸隊碰巧都冇車子呢?而且以後他們每個月還要從縣裏運三萬五千斤糧食回來,這就是35噸,他們公社的拖拉機一次隻能拉兩三噸的貨,這得跑十幾趟。

麻煩不說,關鍵是那拖拉機太破了,要是壞了,還得想辦法修,也不好向公社交代。可要一直找運輸隊,人家也不一定有空,而且隨著他們養殖場規模的擴大,運輸範圍會越來越廣,以後每個月的運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錢花了,還不方便,處處受製於人,與其這樣,不如他們自己買一輛車子。

這個念頭一出,餘思雅頓時感覺神清氣爽,路修了,每個月的運輸量也上來了,確實該買一輛車了,這是遲早的事。

說乾就乾,她跑到財務辦公室,找到楚玉濤:“合計一下,咱們賬上有多少現金?”

楚玉濤一聽這話就直覺不好,剛收回的款子還冇捂熱呢,看樣子,又要被餘主任給花出去了。

“餘主任,你這是又有什麽計劃啊?”楚玉濤拖拖拉拉地問道,就是不回答餘思雅的問題。

餘思雅滿心都想著買車子的事,也冇注意:“是有點計劃,不過得先看看錢夠不夠,賬上還有多少錢,一個月內能收回多少資金?”

這是把下個月的錢都惦記上了,楚玉濤弱弱地說:“冇多少,餘主任,路修好了,電也通了,廠子也修了,冇什麽事了吧?”

這下餘思雅瞧出來了,她好笑不已:“我說楚玉濤同誌,你什麽時候變成吝嗇鬼了,問你還有多少錢你跟我顧左右而言他,趕緊說,我有事呢!錢這東西,掙了花,花了再掙就是,守著能生出幾個子來啊?”

楚玉濤被她說得臉都紅了,不敢再支支吾吾,如實說:“現在賬上有一萬五千多塊的現金,最近出貨量大,還有一萬多的尾款將在半個月內收回來,大概就這麽多錢。餘主任,你到底又要做什麽啊?”

餘思雅也不瞞他:“我準備買輛車子,咱們廠子裏現在的出貨量大了,而且以後每個月要去糧站那裏買糧食,幾乎三兩天就要用一趟車子,總叫運輸公司的車子也不是辦法,還是得咱們自己有一輛才行。對了,楚玉濤,以後養殖場賬目上,每個月必須留五千塊的現金不許動,這筆錢是拿來給大家發工資和去糧站買糧食的。”

工人的工資和糧站的錢可拖不得。

楚玉濤怔了一下,忙點頭:“好,我知道了。不過餘主任,一輛車子也太貴了,咱們養殖場現在賬上就這麽點錢,恐怕買不起。”

餘思雅也知道車子貴。別看這會兒收入低,但有些工業產品的價格並不低,裝個電話幾千,手錶自行車上百,一台十二寸的電視要好幾百塊,而且不是說能買就能買的,冇門路光有錢也買不到這些好東西。

至於車子,估計怎麽也得幾萬塊去了。就賬上那一萬多塊,確實差得有點遠。

不過他們這個養殖場走到今天,哪一步容易?

餘思雅揚起笑容說:“這個你不用管,我來想辦法。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總比困難多。”

楚玉濤怔怔地看著她自信滿滿的笑臉,心裏有些觸動,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難受。他一個大男人,還不如一個女同誌有魄力,他羞愧地低下了頭:“我相信餘主任你一定能辦到。”

“好,借你吉言了。”餘思雅笑著說,“我先回去了,這個事你先別對外說,等確定了咱們再公佈,免得讓大家空歡喜一場。”

楚玉濤忙點頭:“好,知道了,我不會亂說的。”

餘思雅衝他笑了一下,回了辦公室,琢磨著去哪裏弄一輛車子回來。

——

得知省台也要下來采訪後,修路的進程一下子實現了大跨越。餘思雅從縣裏回來的第二天,三個公社書記就去縣裏開了會,商討製定好了修路的策略。

當天下午三個書記都把電話打到了清河鴨養殖場,約餘思雅過去指導指導他們。

餘思雅時間緊,工作忙,但這個建議是她向梅書記提的,這時候不能撂擔子。為了節省時間,餘思雅跟三位書記商量,大家約在位於中間位置的陽明公社,開個小會,有什麽問題一起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