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節

-

餘思雅淡淡地笑著說:“不去了,梅書記別擔心,我心裏有數。”

有什麽數啊!梅書記瞟了她一眼,無奈地說:“我冇想到明知這是好事,老費竟然會拒絕。”

餘思雅倒是能理解,畢竟當乾部的嘛,多少講究以和為貴,誰願意為了不相乾的得罪上麵的某些人呢!而且他們提出來的這些合作,雖然說平化縣不會吃虧,但到底是拾人牙慧,還是會被辰山縣壓一頭。費書記積極性不高就很正常了。

往門口的方向看了一眼,見冇人,餘思雅悄悄說:“梅書記別擔心,一會兒費書記就會改變主意的,咱們今天不會白來!”

梅書記驚訝地看著她,正想問問到底怎麽回事,忽然聽到門口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他連忙坐直身,端著茶問道:“胡秘書,為了不耽誤小餘同誌的時間,一會兒先去汽車站看看,還有冇有車子到省城?”

第134章

“費書記?”穀秘書緊跟著出了辦公室,見前麵的費書記突停下了腳步,他也趕緊止住腳步,不解地看著費書記。

費書記冇搭理他,回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辦公室,猶豫兩秒,蹬蹬蹬地下了樓。

穀秘書連忙跟上。

一樓還有一部電話,是縣裏對外公開的電話,有什麽事大部分都打這個電話。裏麵的辦公室主任看到費書記進來,吃了一驚,連忙起身:“費書記……”

費書記擺了擺手:“我要用一下電話。”

辦公室主任會意,連忙出去,順便將門帶上。

屋子裏隻剩了費書記和穀秘書兩人。

費書記拿起電話,撥了兩個數字,又放下,側頭問穀秘書:“你說那個餘思雅真的會將飼料廠搬到省城嗎?”

這可問住了穀秘書。他哪知道餘思雅怎麽想啊?可又不能不回答費書記的問題。穀秘書隻能硬著頭皮說:“也許吧。”

費書記摩挲著下巴,朝穀秘書點了一下頭:“如果將你換到餘思雅那個位置,你就說說吧,你會不會將飼料廠遷到省城?”

穀秘書小心翼翼地看著費書記:“那,費書記,我真說了啊?”

費書記白了他一眼:“讓你說你就說,你跟餘思雅算是同輩人,我想瞭解瞭解你們年輕人的想法。”

穀秘書大著膽子說:“換成了我,我肯定遷。在辰山縣那小地方多不方便啊,誰不想往省城這樣的大城市跑?別人冇門路,她有的是門路,不說高市長,還有那個什麽報社的主編,學校的老師、同學,多少人脈在省城啊,去省城可不虧,遇到什麽問題也能找人。尤其是咱們市……”

餘下的穀秘書支吾了過去,冇有明說,不過費書記明白他的未儘之意。

餘思雅在省城關係人脈很廣,助力頗多,可在他們豐寧市呢,不但冇人幫忙,還有個別人卡他們的脖子,連糧食都不批給他們,還要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奔走。

這麽一對比,換了個性格衝動的,早拍桌子不乾了。市裏不是擔心她將飼料廠遷到省城,要求她將飼料廠遷去市裏嗎?那她就偏偏要遷去省城,人家有高市長撐腰,別的人也拿她冇辦法。

“哎……”費書記長長地歎了口氣。

穀秘書還以為是自己說錯話了,很不安:“那個……費書記,我,我就瞎說的,每個人想法不一樣。餘總現在還請假跟著梅書記一個縣一個縣的跑,向咱們求助,肯定不是我這麽想的。”

費書記輕輕搖頭:“不管她怎麽想,但都不能是她從咱們平化縣回去之後就決定將飼料廠搬遷到省城,不然市裏肯定會把這筆帳算我頭上。”

穀秘書愕然:“這……這關費書記你什麽事啊!”

費書記無奈地說:“誰讓她最後一個來找的是我呢。穀秘書,你以為市裏為什麽會提出要求讓飼料廠搬到市裏再給予一係列的政策傾斜呢?”

穀秘書還冇想到緣由,費書記已經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飼料廠的前景遠超清河鴨其他產業,清河鴨食品冇有可以不吃,零食而已。清河鴨羽絨服很多人穿不起,可以用棉襖替代。可豬肉呢?家家戶戶誰離得開豬肉?一個月不吃肉就饞得謊,豬飼料可是關係著全省乃至全國的養豬行業發展,你看清河鴨以前省報、電視都上了好幾次,省裏過問過清河鴨嗎?冇有,可知道了豬飼料的效果,省第二養豬場立馬采購試用。冇上麵的意思,第二養豬場怎麽可能大手筆一次采購那麽多豬飼料?一旦清河鴨豬飼料的效果得到驗證,到時候不用清河鴨,省裏就會幫著推廣的,畢竟這是關係著國計民生的大事,關係著千千萬萬老百姓桌子上的那口肉!”

穀秘書恍然:“原來如此,這飼料廠以後就是隻會下金蛋的母雞,難怪市裏想抓在手裏。”

“是啊,我都眼紅,這老梅運氣可真好,清河鴨怎麽就獨獨在辰山縣這個小地方建起來了?這餘思雅怎麽就不是咱們平化縣的人呢?”費書記忍不住感概。

這話穀秘書不好接,在一旁陪笑。

費書記撐著額頭,感慨完又歎了口氣。

穀秘書這下明白了費書記苦惱的事情,連忙說道:“費書記,你是想打電話到市裏說明這個情況嗎?”

費書記輕輕點頭:“總得問問市裏什麽意思,別真把餘思雅推之門外了。雖然飼料廠在辰山縣,咱們頂多跟著喝湯,可到底是一個市,相鄰的縣,他們發展了咱們多少受益,真要搬去了省城,辰山縣吃虧,咱們豐寧市、平化縣一樣落不了好。而且黎市長很看重清河鴨這個飼料廠,餘思雅真要搬廠走了,黎市長心裏肯定不高興我,覺得是我冇做好工作。”

穀秘書為他鳴不平:“這怎麽能怪費書記呢,這不是上麵有些人的意思嗎?”

費書記說:“怎麽不能怪?清河鴨飼料廠的前途不可估量,真搬走了,是整個豐寧市的損失,我要不知道就算了,我明明知道餘思雅有這個打算,冇向上麵反映,裝聾作啞,這就是我失職。”

穀秘書聽了有些悻悻的,問:“費書記,那這個電話還打嗎?”

費書記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拿起電話:“打吧,黎市長還是比較支援清河鴨的,總要向他及時反映情況。”

穀秘書趕緊拿起電話,撥通了黎市長辦公室的電話。

等電話接通,跟對麵的秘書確認情況後,穀秘書才將電話遞給了費書記。

費書記已經收拾好了剛纔有些煩躁的情緒,接過電話笑道:“黎市長,你好,對,是我,有點情況想向你反映。”

黎市長看了一下時間:“兩點我還有個會,最多給你十五分鍾。”

聽到這話,費書記趕緊切入主題:“好的,黎市長,是這樣的,今天中午十一點,梅書記帶著清河鴨的餘思雅突然到咱們平化縣來找我。”

黎市長放下喝茶的杯子:“他們倆怎麽會突然跑去找你?”

費書記苦笑著說:“黎市長,他們是為了糧食的事,說飼料廠的糧食儲備不夠了,想向我們縣買一批糧食。我不好拒絕,就答應給他們提供五百噸玉米,可他們嫌少,冇要。”

“就這個?”黎市長可不認為這點事值得費書記特意打電話過來向他匯報,他低頭看了一眼表,“到底怎麽回事,你直說。”

費書記歎了口氣:“他們本來還要去大津縣的,現在也決定不去了,準備打道回府。我看餘思雅的意思,像是有點生氣,搞不好會真的考慮將飼料廠搬遷到省城,所以趕緊打電話給你匯報這個情況。”

費書記一口氣說完瞭如今的情況和自己的猜測,然後電話另一頭沉默了。費書記知道,這是黎市長在思考這件事,他不敢打擾,安安靜靜地等黎市長的指示。

過了約莫兩分鍾,電話裏傳來黎市長的歎息聲:“哎,我就說嘛,不能將清河鴨逼得太緊,那幫老頑固偏偏不聽。餘思雅年少成名,人脈關係都不缺,會跟他們妥協?做什麽夢呢?換我年輕個二十歲,我也不理睬他們。”

聽到黎市長的牢騷,費書記小心肝顫啊顫的,不敢插嘴。

牢騷歸牢騷,但出了問題還得解決,黎市長很快恢複了以往的平靜,冷靜地對費書記說:“一會兒你重新跟餘思雅談,你們縣能提供多少玉米就提供多少給她,這是我的意思,先穩住餘思雅。”

得了黎市長這句準話,費書記緊繃的心總算放鬆了下來:“好的,黎市長。對了,還有一個情況要向黎市長匯報,餘思雅今天還提起讓我們平化縣也跟著開辦養殖場,所養的鴨子一律由清河鴨食品收購,價格跟辰山縣各養殖場一樣。黎市長,你看這個我們平化縣要加入嗎?”

黎市長聽了這個訊息狐疑地問道:“上次考察,他們今年不是增加了好幾個養殖場,每個養殖場的養鴨數量也翻倍了嗎?這麽多鴨子,清河鴨能消化得了?”

總算不是自己一個人疑惑這一點了。費書記說:“我當時也這麽問了,餘思雅的意思是冇問題,還承諾,我們養多少,他們收多少。”

“好大的口氣。”黎市長感慨了一句,心裏真是有萬般想法,但不管怎麽想,都得承認一點清河鴨的發展速度就是快,遠遠超過全市其他崗位,看樣子,邁入三千職工大關是指日可待的事,如果飼料廠發展順利,今年突破四五千人的規模,成為全市前幾的大廠也不是不可能。

實力纔是說話做事最根本的依仗,其他的都是空中樓閣。便是黎市長以前對餘思雅不聽從市裏的指揮有點微詞,但見清河鴨在她手裏蒸蒸日上,也不得不在心裏感歎一句,她這樣的人去哪裏應該都能過得很好,難怪敢不買市裏有些人的賬。

感慨完,黎市長又看了一眼表:“餘思雅這個人狂妄卻不自大,她既然都這麽說了,費書記你不用擔心產量的銷售問題。目前,辰山縣的養殖產業一年的產值有好幾百萬元,如果你們也能做到這個規模,就業、稅收都能得到不小的提升。你放手去做吧,隻要是對縣裏,對普通老百姓冇壞處的事,市裏不會乾涉。”

幾百萬的產值!費書記心頭一片火熱,得了黎市長這句準話,他徹底放心了。

將話筒放回去後,費書記一掃先前的陰沉,高興地站了起來:“走,咱們回去好好跟梅書記聊聊。”

穀秘書全程聽完了費書記跟黎市長的對話,自然知道費書記為什麽這麽高興,也興奮地說:“這可是個好事,咱們也能跟著清河鴨沾沾光了。”

“可不是。”費書記大步上樓,他可不在意拾人牙慧。雖然註定成績比拚不過辰山縣,但身為一縣父母官,誰不喜歡以後縣裏人民提起自己在任時,全縣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呢?

兩人高興地回到辦公室,結果剛一踏進去就聽到梅書記在說餘思雅一會兒要回省城。

這怎麽行,事情都還冇談妥呢!

費書記立馬走過去,笑嗬嗬地說:“現在還早,太陽這麽大,梅書記,餘總,坐一會兒,晚點我安排縣裏的車子送餘總回省城。”

梅書記訝異地掀起眼皮,打量著費書記,咋回事?就出去了十幾分鍾,這老費回來怎麽跟換了個人一樣?熱情得不像話。

當然也不是說費書記先前就不熱情,隻是先前的熱情中透露著客套,流於表麵。這會兒更像是發自內心的熱情。

餘思雅笑盈盈地說:“這怎麽行,七八十公裏呢,一來一去,得浪費多少汽油啊,謝謝費書記的好意,我坐客車就行。”

“餘總真是太客氣了。”費書記有點頭痛,他先前拒絕得挺乾脆的,這會兒要自己反悔打自己的臉,他作為一個書記還是要麵子的,他不知道怎麽開口。

見他麵色似乎有些為難,穀秘書跟了他好些年,馬上明白了領導的難處,主動說道:“餘總,有個好訊息要告訴你們!”

餘思雅心裏明鏡似的,麵上卻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模樣,配合地問道:“哦,是嗎?穀秘書什麽好訊息?”

穀秘書咳了一聲,整張臉上都洋溢著喜悅:“梅書記跟費書記是老朋友了,你們這麽遠來一趟,費書記卻冇幫上忙,心裏一直很過意不去。剛纔費書記特意去找了糧站的同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總算說通了,可以多給你們提供一批玉米。”

餘思雅嘴角往上一揚,欣喜地說:“真的?那真是太感謝費書記了,我代表咱們清河鴨飼料廠的幾百號員工謝謝費書記幫忙。”

梅書記瞪大眼,震驚地看著眼前一幕,還真被小餘同誌說準了,不過出去了十幾分鍾,費書記就改變了主意,變得異常好說話,糧食也大大方方地給了。

他心裏有很多疑問要問,不過這個地點不合適。梅書記趕緊配合地笑著說:“老費,謝謝了,我冇看錯你。真是難為你了,不知道你們糧站準備賣多少玉米給我們?”

這可問住了費書記。

多少數量,他還冇想好,最關鍵的是,這個數量要讓餘思雅滿意才行,別動不動就想帶著廠子跑路,他們這當領導的心累啊。

“餘總,你們需要多少?回頭我跟糧站商量商量,咱們兩個縣離這麽近,兩縣的不少百姓都是親戚,自家人,能幫的咱們平化縣一定不含糊。”費書記聰明地將皮球踢回給了餘思雅。

餘思雅估摸了一下平化縣的儲備,報了一個相對摺中的數字:“兩三千噸吧,費書記還有你們縣多餘的玉米、大豆之類的賣給咱們,這個事你再……”

她話還冇說完,費書記立馬打斷了她:“小餘同誌,這個事情好商量,我們可以將這個訊息放出去,讓社員們自願決定,你覺得呢?”

“這樣就很好,麻煩費書記了。”餘思雅還是有信心的,他們的收購價比糧站高出了一分錢每斤,老百姓肯定更願意將糧食賣給他們。

費書記點頭:“好,那咱們就這麽說定了。至於開養殖場的事嗎?這個還得跟各公社的乾部開會,發動他們,這一時半會兒咱們恐怕冇辦法給你們準確的答覆。”

他順勢就提起了這件事,好似全然忘了先前自己還拒絕了。

餘思雅自然也不會提,順著費書記的話說:“這是當然。費書記,你們先做前期的準備工作,等統計好了養殖場數量和規模,我們再派專門負責養殖場的馮主席過來一趟,大家見麵協商,定個合同,清河鴨負責向這下公社提供鴨苗和鴨飼料、技術指導,送貨上門。等鴨子長大了,我們再安排車子過來收購,程式參考我們辰山縣的養殖場,各種價格也一樣,費書記你看怎麽樣?”

送貨上門,長大後上門收購,還派有經驗的飼養員過來指導科學養鴨。這個服務非常周到,可以說凡是參與的公社,隻要自己不亂來,幾乎可以躺著賺錢了。

費書記聽到這安排,忍不住在心裏感歎,難怪辰山縣能夠一下子建起那麽多大大小小的養殖場呢。這樣開養殖場真的不難。

“好,就按照餘總你的安排辦。”費書記也很痛快地說道。

接著雙方又談了一些細節的問題。

當時鍾滑到三點時,該交流的也交流得差不多了,餘思雅適時地提出告辭。費書記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冇留他們,笑著親自將他們送出了門。

梅書記雲裏霧裏地上了車,等車子開出一段距離後,他側頭問餘思雅:“費書記為什麽會突然改變主意?”

餘思雅笑著說:“他怕我將飼料廠搬遷到省城。”

隻這一句,梅書記就明白過來了:“他出去給市裏麵打電話了,難怪回來突然鬆口了,一副什麽都好商量的樣子。”

餘思雅冇有說話,默認了這點。費書記不同意後,她就一直在暗示費書記,實在不行就將飼料廠搬去省城,梅書記又恰到好處地神助攻了一通,說她有多得高市長賞識等等,高市長還算她的第一個伯樂,對她有知遇之恩。

費書記心裏本來就生了疑,再聽到這些,哪還坐得住啊。

等車子出了城,梅書記看著窗外熟悉的稻浪,側頭對餘思雅說:“既然市裏麵已經鬆了口,就不會在糧食上卡咱們了。那咱們乾脆去大津縣吧,趁熱打鐵,將這個事一塊兒給敲定了。”

餘思雅搖頭:“不用了,梅書記,你都說市裏已經鬆口了,咱們還用擔心糧食嗎?要我猜啊,過不了幾天,市糧食局就會給咱們清河鴨分配相應的額度,哪還用去大津縣要那一兩千噸玉米啊,運輸多麻煩。至於帶著大津縣一起搞養殖業,目前咱們清河鴨食品的銷售渠道還冇鋪開,攤子不夠大,帶平化縣就夠了,再來一個壓力有點大,再等等,等咱們的規模上去了,等他們主動找上門。帶人發財的事,咱們冇道理求爺爺告奶奶的上門求他們。”

梅書記被逗笑了:“你說得有道理,看平化縣跟著搞起了養殖業,他們要麽自己乾,要麽來找咱們。他們冇有生產的機器,也冇有銷售渠道,肯定得找咱們。”

“嗯,所以咱們不用著急了。”餘思雅跟梅書記相視一笑,這趟平化縣之行,圓滿解決了飼料廠的後顧之憂,還拉著平化縣一起上了養殖業這艘大船,大家都跟著鬆了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