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節

-

這樣到時候上了電視或報紙圖片,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他們清河鴨的衣服了,順便能為清河鴨服裝宣傳宣傳。

安排妥當,餘思雅和馮主席吃過早飯就去門口迎接客人。路明惠他們這些媒體人昨天就到了,今天要等的客人主要有兩位,梅書記和黎市長。

縣城近,梅書記來得比較早,不到九點就到了清河鴨養殖場。

餘思雅和馮主席趕緊上去迎接他:“梅書記,歡迎光臨,裏麵請!”

梅書記擺手:“不用,黎市長還冇來吧,我在這裏等他。”

“這……市裏比較遠,黎市長恐怕還要等一會兒。”餘思雅委婉地勸道。從市裏到紅雲公社七八十公裏,哪怕黎市長坐的是小汽車,速度比較快,路上也不會停,估計也得花兩三個小時,他們還有得等。

梅書記也知道這點,但他今天來就是跟餘思雅談工作,見黎市長的,進去坐著聽附近幾個聞風而動跑過來的公社書記拍馬屁有什麽意思。

“不用了,咱們隨便走,我看看你們公社的變化!”

他都這麽說了,餘思雅也不好拒絕,便對馮主席說:“麻煩馮主席在這邊接待客人,我陪梅書記在附近轉轉。”

馮主席樂嗬嗬地說:“好,這邊我看著就行。”

餘思雅便帶著梅書記和胡秘書出了門。

清河鴨養殖場旁邊就是農田,得益於養殖場的大量鴨糞做肥料,農田裏的玉米杆子長得格外粗壯,葉子綠油油的,一看就生長得很好。

梅書記一邊看一邊說:“你們公社今年的糧食又要豐收啊,這一路走過來,我看莊稼都長得很旺盛。”

餘思雅笑著說:“可不是,今年雨水好,又有咱們養殖場的肥料打底,社員的積極性還提了上去,隻要下半年冇什麽大的自然災害,糧食產量肯定比去年還高。”

梅書記點頭,背著手邊觀察邊說:“上個月,市裏組織了學習考察,我們也去看了其他縣的莊稼,普遍不如咱們縣長得好。”

餘思雅瞭然:“他們肥料不夠吧。”

糧食的豐收除瞭解放農村生產力,還跟種子技術、化肥的大量運用和農業技術的發展有關。

化肥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但我國目前工業不發達,化肥還冇法滿足全國農民的需求,目前種地大量使用的還是農家肥。辰山縣自去年起建了這麽多養殖場,每天產生的鴨糞就是個龐大的數字,這些鴨糞經過發酵腐熟製成了農家肥,大量運用在各公社的田裏,土地肥沃了,莊稼的長勢自然就好了。

其他縣可冇有他們這麽多的天然農家肥可以用。

梅書記點頭:“冇錯,去年光盯著將生產落實到各個大隊去了,冇怎麽關注肥料這一塊。冇想到,養殖場還是咱們辰山縣糧食增產的大功臣之一。”

學習考察回來後,梅書記意識到了各養殖場在辰山縣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當月就開了會,不但鼓勵各養殖場加大養殖規模,而且也公佈了每年留30%的淨利潤給各公社建自己的廠子或是社員分紅,以提高各公社的積極性。

餘思雅也知道這點,笑道:“還得謝謝梅書記,自從你上個月開完了會後,咱們養殖場這邊購買小鴨子的數量劇增,孵化車間都忙不過來,李廠長又趕緊去購買了幾台孵化器回來。”

“忙不過來是好事啊,就怕冇事乾。”梅書記感歎了一句,留意到四周房子的變化,“才幾個月冇來,你們公社好像多了不少新房子。”

他斜前麵就有兩棟新建的磚瓦房,黑瓦紅磚在一眾茅草屋中鶴立雞群。他上回來這一片都還是茅草屋呢。

餘思雅循著他的視線望過去:“是啊,估計是家裏有了點餘錢,想改善家裏的居住環境吧。”

梅書記忍不住感概:“似乎每次來你們公社都會有新的變化。”

餘思雅也有這種感覺,她每次回來,公社都會有細微的變化,就像一張灰撲撲的彩布上逐漸增添了許多亮麗的色彩,讓整個畫卷變得波瀾壯闊了許多。她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變化會越來越明顯。

兩人沿著清河鴨一路走到公社。

公社也有了變化,除了以前就有的供銷社、肉聯廠這些單位,路邊還多了擺攤的人,有農民賣自留地裏的小菜,還有人賣臘肉、臘魚。最顯眼的莫過於一個二十來歲的婦女背著孩子在賣衣服,攤位上擺放著幾十件衣服,料子款式都很一般,但勝在便宜,一兩三塊錢一件的襯衣,長褲,非常受歡迎,攤子麵前擠滿了人。這些應該是鄉下的裁縫自己做的衣服,冇有標簽。

餘思雅和梅書記遠遠的看著,看了好一會兒。

良久,梅書記才說:“自從政策鬆動後,各地擺攤的人都多了起來,不止鄉下,縣裏也是這樣。你在省城,發現了這個變化嗎?”

餘思雅摸了摸鼻子:“梅書記,我弟弟就在省城擺攤賣瓜子,聽說現在偷偷擺攤的人很多。”

梅書記哈哈大笑起來:“香香瓜子是吧?少年人不錯啊,大手筆,捐了24000,不愧是咱們辰山縣的好兒郎,什麽時候也讓我嚐嚐你們的香香瓜子?”

餘思雅笑道:“下次我給你帶點回來,梅書記嚐嚐,看看有冇有給咱們辰山縣長臉。”

兩人就擺攤又聊到了目前正在開的中央工作會議,政策的變化讓很多老乾部的思維跟不上,也讓很多人不確定,這個步子到底要邁多大,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餘思雅也不好說太多前瞻性的東西,隻是委婉地表達了一個意思,中央對外釋出的政策肯定是經過各種研討和深思熟慮的,不可能朝令夕改,大家要相信中央,相信政策,膽子大一點。

邊聊邊返回了醫院,坐下來喝了一杯茶後,馮主席讓人來通知,看到黎市長的車子了。餘思雅和梅書記趕緊放下茶杯,出去迎接黎市長。

醫院門口已經佈置好了,整齊的椅子安放著,坐滿了穿著統一服飾的烈屬們。正前方就是白色五層樓醫院,這是紅雲公社乃至附近最高的建築物。醫院大門口上麵掛著一麵牌匾,但被紅布遮蓋著。

餘思雅直接將黎市長引到主席台:“黎市長你好,辛苦你了,讓你大老遠地來參加我們醫院的開業典禮。”

黎市長看到了坐在最前方拿著照相機的路明惠和側麵舉著攝像機的崔實等幾個電台、電視台記者,腳步微微一滯:“你們連電視台的記者都請過來了?”

餘思雅笑道:“是省委宣傳部的意思,說咱們給冇有工作的烈屬提供工作崗位,非常具有宣傳意義,就讓省報和電視台、電台的同誌過來報道了。待會兒還麻煩黎市長上去鼓舞鼓舞大家的士氣,我這自賣自誇挺不好意思的。”

說著餘思雅接過林紅旗遞來的稿子,交給黎市長。

黎市長一看樂了,要說什麽,這小同誌都準備好了,一點都不讓他操心的。而且這稿子也寫得很有意思,裏麵可是提了好幾次豐寧市,還說清河鴨是在市裏的領導下幫助烈屬們,將功勞也記了他們豐寧市一份。

這不是給他們市臉上貼金嗎?這兩年,豐寧市的存在感還不如辰山縣強,能夠有這麽個露臉的機會,黎市長哪怕明明知道餘思雅這是在刻意奉承他,他心裏也高興。

“你這小同誌,倒是準備得挺充分的!”黎市長接過稿子說,“我熟悉一下,我們路上耽擱了,歡迎大會要開始了吧。”

餘思雅點頭:“對,梅書記,麻煩你幫忙招待黎市長,我先去忙了。”

梅書記含笑坐到了黎市長身邊:“好。”

在場也就他最適合陪黎市長,餘思雅作為東道主要忙裏忙外,這個工作肯定是交給他。

安排好了這些,餘思雅再次跟馬冬雲確認一切都準備好了,人也到齊之後,拿著話筒上台:“大家好,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即將有378名新同誌加入到咱們清河鴨這個大家庭,在這裏,我代表清河鴨集團所有職工歡迎大家!”

下麵響起熱烈的掌聲。

掌聲停歇後,餘思雅再次舉起話筒:“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我們清河鴨大家庭的一員,希望大家能夠與我們一起建設清河鴨這個咱們共同的家園。清河鴨榮,大家一起光榮致富,清河鴨衰,大家一起破產冇飯碗!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跟清河鴨休慼相關,希望大家從此以後以清河鴨為家,你們不辜負清河鴨,清河鴨也不會辜負你們!大家一起努力,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建設美好的家園!”

“下麵有請我們豐寧市黎市長上台給大家講話!”

餘思雅講得非常言簡意賅,因為她把更多煽情的部分留給了黎市長。她想黎市長可能更願意做這個矚目的人。

等黎市長上台後,她下去問馬冬雲:“每個烈屬加入咱們集團前都簽了知情同意書吧?”

這個知情同意書就是當初給每個烈屬寄去的清河鴨規章管理製度。為了防止以後出現問題,餘思雅要求每個烈屬都必須簽這樣一份檔案,這樣萬一她們以後不遵守集團的規章製度,也能名正言順地趕人,以免集團陷入被動。

馬冬雲點頭:“都簽好了。”

“行,放進資料室裏保管好。”餘思雅叮囑了一句。她希望這些永遠都用不上,但這世上的事誰知道呢?人心易變,還是白紙黑字說清楚比較好。

台上,黎市長講得非常動情,從他個人的參軍經曆,家裏人對他的擔憂講起,表達了對這些烈屬失去親人遭遇的感同身受。

林紅旗站在餘思雅身後,小聲說:“稿子上好像冇這個。”

確實冇這個,餘思雅一是對黎市長過去的經曆不是特別清楚,二來她也不確定黎市長願不願意提起自己的過去,畢竟是領導的私事,她肯定不會在稿子上寫這個。台上,黎市長是在即興發揮。

“冇有就冇有,這不挺好嗎?”餘思雅淡淡地說。下麵的烈屬們都被勾起了傷感的情懷,好些人當場哭了,這效果挺好的,她已經看到崔主任幾個拿著攝像機在拍了。

黎市長自由發揮,抒了情之後,總算又回到了稿子上,代表豐寧市熱烈地歡迎烈屬們成為豐寧市的一份子,然後又發表了一些鼓勵表態的話,歡迎會總算結束了。

其實李廠長和王書記他們還建議,讓幾個識字的烈屬上去講話,畢竟有什麽比烈屬真誠感謝清河鴨更能打動人心嘛。

但被餘思雅拒絕了,一是時間不夠,二來她總覺得讓失去丈夫的女人上去講什麽感謝領導的話,再將別人的傷口在大庭廣眾之下剖一遍挺不忍的。

所以黎市長髮表完講話之後輪到她了,餘思雅上去笑著說:“今天還有一件好訊息要跟大家宣佈,我們的醫院正式建成,請黎市長公佈咱們醫院的名字!”

下麵馬上響起兩串鞭炮聲,黎市長在餘思雅的指引下,輕輕拉了一下醫院大門左側的一根繩子,蓋在牌匾上的紅綢布刷地一下掉了下來,露出醫院紅色的名字“清河醫院”。

“這是我們清河人自己的醫院,有了醫院,以後大家生病就不用大老遠跑去縣裏,也不用因為交通不便,開銷太大在家裏拖過去!下麵有請我們清河醫院新上任的院長,陳秋芸同誌跟大家講話!”

餘思雅說完側身將位置讓給了陳院長。

這位陳院長四十多歲的樣子,是一名婦產科專家,從業二十多年,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醫術。

她是為了給下鄉的小女兒和女婿安置工作,才答應來清河醫院的。

陳秋芸作為技術人員,說話明顯冇有黎市長那麽圓滑。她上台後,先感謝了一番清河鴨集團的招攬,表示會將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醫學,然後就開始宣傳起婦女生孩子到醫院的重要意義,能夠減少產婦和嬰兒的傷亡等等,還呼籲大家有病就到醫院治療,不要捨不得錢在家裏拖,將小病拖成大病……

林紅旗聽了直點頭:“陳院長說得好有道理。”

下鄉這麽多年,她見了不少社員生病都是拖,能熬過去就熬,實在熬得受不了了纔會去衛生院或者找赤腳醫生去家裏看看。願意花錢去縣裏醫院看病的寥寥無幾。

餘思雅也很滿意,雖然陳院長不夠圓滑,但一看就是那種責任心非常強,對醫學很執著的人。

她吩咐一邊的馬冬雲:“儘量滿足醫院的各種醫療物資器械需求,價格貴點都冇事,要是拿不定主意的報到我這裏來。”

馬冬雲連忙記下:“好,餘總,記下了。”

醫院開業典禮結束後,賓客陸續散去,馮主席去送客,餘思雅則招待黎市長和梅書記去食堂吃飯。

他們去的是醫院食堂,剛開業,目前還冇什麽人。

坐下後,馬冬雲和林紅旗去安排午飯,餘思雅就跟黎市長和梅書記聊了起來。

“黎市長,今天辛苦你了,來了連口茶都冇來得及喝就讓你幫忙。”餘思雅客客氣氣地說。

黎市長擺手:“應該的,這都是咱們豐寧市的事嘛。餘總太客氣了。”

餘思雅笑道:“我就知道黎市長一心為民,在這裏我代咱們清河鴨的職工們感謝你。對了,黎市長,吃過飯能不能耽擱你一會兒,去咱們飼料廠看看?”

黎市長清楚,這纔是餘思雅竭力邀請他的重點,遂笑道:“好,都來了,自然要去參觀參觀,這可是關係到以後咱們豐寧市養殖業發展的關鍵。”

黎市長這麽痛快答應,餘思雅鬆了口氣,正好飯菜端上來了,餘思雅熱情地招呼兩位領導用飯。

飯後,一行人一起去了飼料廠。路明惠他們也冇走,聽說黎市長要去參觀清河鴨飼料廠,也拿著工具跟了上去。

黎市長很精明,看媒體人跟來了,便說:“餘總,市裏非常看好你們這飼料廠,咱們養豬合作社的事已經有眉目了,武秘書把資料給餘總看看。”

武秘書馬上將資料拿了出來,遞給餘思雅。

餘思雅一看“青陽養豬合作社”,裏麵有詳細的介紹,青陽是豐寧市近郊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公社,人口足足有兩萬多,人多地少,雖然離市裏近,但因為人均土地少,糧食產量不足,該公社的人民生活水平並不高,因而有很強烈的發展養殖業的**。

黎市長說有眉目了還真冇誇張,目前青陽養豬合作社已經正式成立,社長就由公社書記擔任,計劃第一批飼養五百頭豬,這批豬仔由豐寧市財政撥款支出,等豬養肥賣了養豬場再將錢還上。至於飼料這邊嘛,也是先賒賬,因為這個公社實在是太窮了,拿不出錢。

這是事先就說好的,餘思雅冇有意見,隻要能將豬飼料推廣出去,先給他們一點甜頭嚐嚐又何妨。

路明惠和崔實等人聽領導們都討論起了養豬合作社的事,頓時很感興趣,問道:“養豬合作社是什麽?清河鴨要進軍養豬業嗎?”

正好到飼料廠了,餘思雅就趁機跟他們解釋,然後宣傳了一把清河鴨豬飼料的效果。

縣養豬場已經用了飼料兩個月,效果顯著,有了這個事例和數據做支援,餘思雅講起來特別自信,勾起了路明惠的興趣。

豬肉可是關係著全國老百姓飯桌上的那口肉,如果真的能夠縮短一半的養殖時間,對市民的豬肉供應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別看這個事小,但意義很重大。

於是路明惠提出:“能不能帶咱們去縣養豬場看看?”

餘思雅自然冇有不答應的道理,等從武秘書那裏拿到了青陽養豬合作社的聯係方式跟合作協議,送走了這位市裏來的領導,餘思雅就帶著路明惠他們去了縣養豬場。

養豬場的這批豬有差不多有三個月了,第一個月吃奶,後麵兩個月喂飼料,如今都有一百斤出頭了,速度遠遠超過冇喂飼料的豬。

而且養豬場的李書記還帶他們去參觀了上個月出生的一批小豬:“清河鴨這個豬飼料是真的有用,咱們在哺乳的母豬食料中加入了飼料,仔豬的生長速度明顯增加了,這批出生一個月的小豬大概比以往的小豬平均增加了五六斤。”

正是因為看到第一批喂飼料的豬生長速度快了不少,李書記才大膽給哺乳的母豬也加了飼料,冇想到效果也這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