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

等吳書記坐上車子走後,餘思雅收起忐忑不安的心,感激地說:“高市長,這件事勞煩你費心了。”

高市長擺手:“都是為人民服務。你也不用擔心,吳書記這個人特別實誠,他要是不考慮這個事就會當麵拒絕你,他說考慮就是認真考慮。他也是很看好你這個計劃,不然今天不會特意抽空過來跟你見麵。他一會兒還有個會,所以冇法跟你長談。”

聽高市長這麽說,餘思雅心安了不少:“謝謝高市長,今天真是太麻煩你了。聽說你下午還有會,我就不打擾你工作了,等我從鄉下回來,再去給高市長你拜年!”

高市長含笑點頭:“成,有了好訊息我讓許秘書通知你。”

辭別了高市長,餘思雅回了家,深深吸了一口氣,將這件事暫時放下了。該做的她都已經做了,成不成也不是她所能決定的,如果不成,她再抽空挨個拜訪其他鐵路局唄,也就是麻煩點,慢一點,但總能打開局麵。

省城這邊的工作已經安排好了,她準備次日就回鄉下一趟,走之前,得先將家裏的三個孩子安排好。沈紅英和餘香香還有半年高考,兩人最近沉浸在學習中,哪怕是寒假也冇放鬆,整天都是看書做題討論,不用她操心,餘思雅主要操心的還是沈建東。

差不多半個月冇怎麽管他了,也不知道他的生意怎麽樣了。餘思雅去了租的房子那裏,剛走到門口就聽到機器嗡嗡嗡地轉動聲,她推開門進去,看到沈建東隻穿了一件薄薄的襯衣,在機器前忙活。

“怎麽就你一個人,熊子呢?”餘思雅環顧了一週,冇找到人,有點奇怪。

沈建東朝側麵的房間努了努嘴:“裏麵呢!”

餘思雅走過去,看到隔壁房間裏坐了一群半大的小孩,熟練地在裝瓜子,熊子在一邊清點數目。

餘思雅退了出去,問沈建東:“找了小孩幫忙裝瓜子?”

沈建東嘿嘿笑著說:“這不是忙不過來嗎?反正小孩子們放寒假了也冇事乾,就讓他們過來幫忙,裝一天瓜子,我給他們一塊錢,還送一包瓜子給他們吃。我小時候要有這工作啊,絕對天天去。”

餘思雅想了一下,雖然對他用童工的行為不讚同,但此一時彼一時,就如沈建東所說,他小時候要能有這樣的活乾,放假期間掙點零花錢,他也樂意。想必對這些物質匱乏的孩子來說,這也是個極好的活了,她要真強製乾涉沈建東,搞不好還適得其反。

“那你也別用年齡太小的孩子,他們要是乾不了就別勉強,把錢結算給他們,讓他們回家。”餘思雅叮囑道。

沈建東點頭:“嫂子,你放心吧,我們用的都是12歲以上的孩子,自願原則,乾一天結一天的錢,不想乾了,明天不來就是,我也不勉強。他們都怕我不要他們,這巷子裏有好些嬸子婆婆聽說了這個工錢,都想來乾咱們這活呢!”

好吧,想起那天知青招工的情景,餘思雅便明白沈建東這個活為什麽能這麽搶手了。她冇再說這個:“你這生意還順利吧?”

提起生意,沈建東眉飛色舞的:“嫂子,咱們的瓜子最暢銷了,這要過年了,好多人買瓜子。聽說了咱們瓜子的名號,不止老陳、捲毛,還有其他小販也過來我這裏批瓜子呢!”

“那挺好,不過你少招點人,工人數量給我控製在個位數以內,做買賣低調點,賺錢了也別聲張,知道嗎?”餘思雅不放心地叮囑道。

雖然現在改革開放的東風已經吹了起來,但下麵的政策冇開放那麽快,要把步子賣得太大了,招來人的嫉妒,搞不好也會出一些問題。在這個敏感的時候,低調悶聲發大財纔是王道。

經過上一回的經驗教訓,沈建東這次已經成熟了許多,老老實實地點頭,還瞧了瞧周圍,見冇人,偷偷從口袋裏摸出不離身的存摺,塞到了餘思雅手裏:“嫂子,這是我這段時間掙的錢,交給你保管。”

餘思雅低頭看了眼數字,嚇了一跳,整整兩萬塊,這才半個月啊。不過這個數字隻是銷售額,不是純利潤,因為瓜子的錢以前已經付了,但這個銷售額也不小了。

她將存摺收了起來:“你怎麽把這東西帶身上,我給你放家裏,要用你跟我說。”

沈建東點頭:“嫂子你就放心吧,我有數的,不會再犯以前的錯誤了,你放心地回鄉下吧。”

他確實比以前穩重了許多,再說餘思雅也隻回去幾天,冇什麽不放心的,便叮嚀道:“好,如果家裏有什麽急事找我,你去門市部打電話回養殖場。”

交代好了三個孩子看好家,翌日,餘思雅就坐上了養殖場送貨的汽車返回養殖場。

回去的第一件事餘思雅就是問財務:“楚玉濤和楊會計將今年的收支數據統計出來了嗎?”

小李趕緊將她帶去辦公室:“快了,他們都忙活了一個星期了。”

餘思雅走進去,發現兩人的辦公桌上都擺滿了小山一樣的賬本,旁邊還擺著算盤,在不停地算賬記錄數據。

哎,還是太忙了,連計算器都冇有,靠打算盤算賬,光說這速度怎麽快得起來。而且人員也不夠,一千多人的廠子,七八位數的收支,好幾個廠子的賬目,讓他們兩個人來算,還是慢了一些。

餘思雅對小李說:“李廠長,鄉下和城裏各自再招一個會計,鄉下這邊你來安排,城裏我讓林紅旗去招聘。”

小李忙點頭:“好的,我明白了。餘總,你要看看近期養殖場和加工廠的工作情況嗎?”

餘思雅點頭:“給我送到辦公室來吧。”

她回到辦公室看了半天的資料,看得暈頭轉向,不過也對養殖場和加工廠的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這段時間出貨量太大,加工廠那邊的庫存已經接近告罄了,明年將生產提上來,還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然生產跟不上,一切擴張都是空談。

看完了數據,餘思雅揉了揉眉心,拿起電話給馮主席打了過去:“馮主席,是我,餘思雅,對,我回紅雲公社了,有個情況想向你瞭解一下,咱們縣,除了清河鴨養殖場,其餘20個養殖場的規模目前達到了多少?”

馮主席也知道最近清河鴨食品的出貨量很大,優點供不應求的趨勢,忙說:“你等一下,我找資料。”

過了兩分鍾,他給餘思雅打了過去:“經過十月的動員,目前各養殖場的鴨子養殖數量總計約有11萬隻左右。咱們縣如今是名副其實的養鴨大縣了,聽說梅書記去市裏匯報工作,這個事還驚動了市裏。”

餘思雅不關心後者,她隻操心另外一件事:“馮主席,能不能動員各養殖場進一步擴大規模?”

馮主席吃了一驚:“餘總,咱們縣一年的養鴨數量已經達到了五六十萬隻,甚至更多,你確定還要擴大規模?”

說實話,這規模擴大得他心驚膽戰的。辰山縣養殖基地成立還不到一年,目前養鴨的規模就已經達到了這個驚人的數字,再擴,那明年鐵定奔百萬去了。

馮主席也是集團的乾部,餘思雅跟他透了個底:“我找了省鐵路局,希望將咱們的食品推廣到全省其他10個鐵路局,這個事情一旦成了,清河鴨食品每個月的出貨量很可能要翻倍,咱們必須得提前做好準備。”

馮主席倒吸了一口涼氣。鐵路局的威力有多大,他很清楚,光是省城鐵路局和宜市鐵路局,每個月就要給他們貢獻一兩百萬的銷售額。要再來十個鐵路局,哪怕不如這兩個鐵路局的規模大,但架不住量大啊,算下來肯定要超過這兩個鐵路局的需求量。

“我明白了,正好他們這些養殖場也嚐到了甜頭,咱們清河鴨集團設立一個鼓勵獎吧,將這些養殖場的負責人召集起來開會,給前三名發個獎狀,公開表揚一下,然後趁機公佈前三名養殖場的銷售額,刺激刺激其他的養殖場。餘總,你看這主意怎麽樣?”

果然,馮主席就是適合搞這個。餘思雅簡直對他這個主意佩服得五體投地:“馮主席,你這主意好,這樣吧,正好咱們集團也要開總結大會。你將他們請過來,就說咱們準備開個表彰大會,並請大家一起聚聚餐,聯絡感情。”

要搞就搞大一點,順便把清河鴨集團的業績也亮出來刺激刺激他們,就不信他們看到清河鴨賺了這麽多錢,還能無動於衷。

“好,那我去安排了,時間定在什麽時候?”馮主席高興地問道。

餘思雅盤算了一下說:“就定大後天吧,職工大會也是那一天。”

約定好了時間,次日餘思雅便去飼料廠考察情況。

飼料廠比上次回來的時候又熱鬨了許多,廠子裏新添了十幾台機器,產量達到了一天十幾噸的成績,飼料的出廠量也在穩步增長中,目前已趨近於收支平衡。隻要明年各大養殖場進一步擴大規模,對飼料的需求提上去,飼料廠第一季度應該就能實現盈利。

不過最讓餘思雅欣喜的還是豬飼料的進展。經過試驗,養殖場餵養飼料的四頭肥豬已經長到了兩百來斤一頭,完全可以殺了,另外四頭餵養鴨飼料的也有一百六七十斤,一樣可以宰了。

這說明豬飼料的配方是切實可行的。

看完了生豬,餘思雅直接去找賀中華教授,結果實驗裏卻冇有人。

餘思雅有些疑惑,問其他工作人員:“賀教授呢?”

“賀教授這幾天請假,回去休息了。”施立平輕聲說道。

餘思雅優點疑惑:“他身體不舒服嗎?看醫生冇有?”現在賀教授可是他們飼料廠的鎮廠之寶,容不得有閃失。

施立平咳了一聲,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低聲說:“那個……賀教授的愛人懷孕了?”

餘思雅吃了一驚:“多久了?”

“剛查出來冇多久。”施立平跟餘思雅討論這個還是有點不自在。

那就棘手了,也不知道他們兩口子準不準備要這個孩子。猶豫了一下,餘思雅說:“一會兒我跟你去探望探望賀教授夫妻。”

她讓林紅旗回去準備了一些營養品,然後跟施立平一塊兒去了飼料廠後麵的小院。

冬天到了,小院裏的花花草草枯萎了,但清理得很乾淨整潔,小院的一角還弄了個竹編的雞籠,養了兩隻雞,屋簷下多了一些本地的竹編木製傢俱,房梁上還掛著一排金黃的玉米棒子,看起來多了些生活氣息。

幾個月不見,賀教授夫妻倆的精神狀態都好了不少,他妻林淑子甚至還衝餘思雅笑了笑,不像以前那麽怕見生人了。

賀教授輕輕拍了拍妻子的手:“你回屋歇著吧,別累著了。”

林淑靦腆地笑了笑,像個不諳世事的少女,輕輕進了屋。

餘思雅將手裏的禮品送了過去:“賀教授,我帶了兩袋麥乳精回來,給阿姨補補身體。”

這句一出,賀教授就明白她應該是知道了,素來冇什麽表情的臉上閃過一抹不自在:“你……你都聽說了啊?”

餘思雅點頭,開門見山:“對,賀教授你有什麽打算?鄉下的醫療條件並不好。”

而且林淑四十來歲了,算是高齡產婦,不管要不要這個孩子,都應該從長計議,早做打算。雖然從餘思雅的內心來說,她肯定不希望放賀教授這個人才走,但如果賀教授為了妻兒要走,她也不打算攔著。

賀教授猶豫了許久說:“我們打算將孩子生下來。我跟阿淑在國內都冇什麽親人了,我又比她大了十來歲,如果我先走了,冇個孩子,她一個人怎麽辦?不管男孩女孩,有個孩子也有個念想,也有人照顧她。”

餘思雅猜到了,他們有過孩子又失去了,承受了喪子之痛,如今又有孩子來了,條件比以前好多了,多半是捨不得打掉孩子的。

“那賀教授你們打算回城嗎?”餘思雅直白地問道。城裏的醫療條件更好,紅雲公社就一個衛生院,裏麵的醫生都找不出一個科班出生,念過大學的,很多都是赤腳醫生,而且冇什麽藥。平時也就能治個感冒頭痛的小病,其他病隻能去縣裏。鄉下人得了病,很多都是熬過去的,實在忍不了了就去衛生院開點止痛的藥,很多得了比較嚴重的病的人隻能等死,至於生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裏生的,隻有難產纔會送去縣裏,這就是鄉下醫療的現狀。

賀教授臉上浮現出為難和愧疚的表情:“阿淑很喜歡這裏,這裏平靜安寧,在這裏半年,她的狀況好多了。隻是我擔心她的身體,餘總,對不起,來了冇多久就要走,如果你願意,等阿淑生了孩子,我們再回來。”

餘思雅想了一下說:“賀教授,你最擔心的是醫療問題對吧?不著急,等過完年後再說,如果你要走,我也不攔著你。對了,後天上午九點,在養殖場那邊開職工大會,賀教授你也來一趟,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佈,相信我,來了你不會後悔的。”

賀教授猶豫了一下,點頭:“好。”

餘思雅又問:“賀教授,豬飼料的配方成熟了嗎?明年能不能投入市場?”

提起工作,賀教授撇去雜念,認真地說:“這個配方可以投入市場,不過還有改進的空間。”

“那好,過完年,咱們飼料廠開始生產豬飼料,改進配方的事情要麻煩你們了。”餘思雅站了起來,“今天就不打擾賀教授和林阿姨了,我先回去了。”

賀教授搓了搓手,不知道該說什麽,沉默著將餘思雅和施立平送出了小院。

出去後,餘思雅笑著說:“賀教授的脾氣好像好多了,平和了許多。”

施立平也有這種感覺:“可能是要做父親的緣故吧。”

那這倒不失為一樁好事。

餘思雅含笑點頭:“施廠長,不用送我了,後天的會,你通知大家。”

回到了養殖場,餘思雅琢磨了一下,拿起電話打給了梅書記,豬飼料也是個新鮮玩意兒,他們冇有養豬場,冇法先做出示範效應,那得找縣裏的養豬場,這個事通過梅書記來辦最好不過。

梅書記接起了電話很意外:“小餘同誌,你回來了,我還說讓小胡給你打電話,讓你過兩天回來參加全縣的工作總結大會呢!”

“過兩天?是大後天嗎?”餘思雅先問清楚。

梅書記笑著說:“對,大後天。”

“那正好,梅書記,後天我們集團要開總結大會和表彰大會。我想請梅書記來給咱們的同誌頒獎,鼓勵鼓勵大家。”餘思雅腦子一動,笑著說道。

各養殖場的負責人基本上都是公社書記,梅書記的誇獎對他們來說跟打雞血冇差了。有了梅書記出麵,不用她跟馮主席喊破天,這些人為了在縣裏冒頭也會拚命養鴨子,她也不愁下一年的產能了。

清河鴨是今年全縣風頭最盛的企業,也是今年縣裏麵的納稅大戶,還算是梅書記的嫡係,餘思雅這個要求不過分,梅書記自然要支援。

“好的,我讓小胡安排一下時間。”

聽到這個肯定的答覆,餘思雅高興極了:“謝謝梅書記對咱們工作的大力支援,你放心,咱們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梅書記冇把這話太放在心上:“你們廠子發展得這麽好,我相信你們。”

餘思雅笑了笑冇多說,梅書記來就知道驚喜有多大了。

第119章

1979年1月24日,距離除夕還有三天,清河鴨養殖場鑼鼓喧天,空曠的廠房外搭建了一個十來平米的高台,下方整齊地擺放著條凳,最前麵一排是木椅子。

高台背後貼著一排紅色的毛筆大字,上麵寫著“清河鴨集團年終總結表彰大會”幾個字。

小李和馬冬雲一起安排工人們將會場佈置好:“速度快一點,一會兒領導們就要來了。”

最先來的是各開了養殖場的書記,餘思雅和馮主席、王書記親自在外麵迎接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