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節

-

偏偏對方賣的瓜子還比他們貴了不少,真是邪了門了,這些人咋想的?錢多燒得慌嗎?

坐了半天都冇啥生意,到了五點多,廣場上的路燈亮起,人們陸續回家,大夥也開始收攤後,老陳和捲毛幾個乾脆直接跑到了沈建東的攤子前。

沈建東戒備地盯著這幾個人:“你們想乾什麽?”

老陳先看了餘思雅一眼,然後襬手笑道:“冇什麽,我就是想嚐嚐你們的新瓜子,聽說有三個口味是吧,給我來三袋吧。”

沈建東不想做這個生意,餘思雅攔住了他,笑眯眯地說:“可以,不過兩百克一袋的瓜子都賣完了,隻有五百克一袋的瓜子,四毛五一袋,要嗎?”

靠,什麽破瓜子賣這麽貴!老陳有點不情願,但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製勝嘛,他倒要看看這個消失了兩個多月的小子能炒出什麽瓜子來。

“買。”老陳肉痛地掏了錢。

餘思雅笑嗬嗬地接過,將瓜子遞給了他,又和和氣氣地問捲毛幾個:“你們也是來買咱們瓜子的嗎?”

捲毛年輕人好麵子,覺得跑來買對手的瓜子有點丟人,可他太想知道為什麽那些人寧願多花幾分錢也要買沈建東的瓜子了。猶豫一下,他二話不說乾脆利落地掏了錢。

餘思雅照舊接過,將瓜子遞給了他,還笑著說:“謝謝光臨,歡迎下次光臨!”

誰tm還要光臨!捲毛臉都綠了,冷哼一聲,帶著人走了。

沈建東在一旁笑得前俯後仰:“嫂子,你是準備氣死他們嗎?哈哈哈,你看他剛纔的臉色。”

餘思雅一本正經地說:“你想多了,我是真心實意的,做買賣,開門就是客,甭管以前有什麽恩怨,他上門來買東西,咱們冇有把錢拒之門外的道理。”

沈建東不吱聲,他年輕氣盛,還受不了背叛。

餘思雅也不管他,每個人的想法做事風格不同,冇道理要求建東跟她想得一樣。

收拾好東西回去一盤點,短短半天時間,他們賣出去了186塊錢,而且還是他們今天去得比較晚,要是從早上就出來擺攤,多弄點貨去,今天應該能有三四百的銷售額。

沈建東樂壞了,他終於又開始賺錢了,而且在不降價的情況下打敗了捲毛和老陳。

他們雖然多了袋子的成本,但他們的炒製速度快,一天都能炒幾千斤瓜子,平攤下來,成本與老陳他們差不了多少,但價格卻比他們貴了幾分錢。這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利潤更高。

明天是週一,餘思雅要上課,不可能繼續跟著沈建東去賣瓜子,便叮囑他:“你不要跟老陳和捲毛他們起衝突,各賣各的,咱們憑本事說話。”

沈建東暫時領先,如沐春風,心情好,非常好說話:“嫂子,你就放心吧,我纔不跟他們爭呢,大家手底下見真章,我的瓜子肯定能打敗他們。”

接下來幾天,沈建東的瓜子持續在市場上走俏,畢竟這個口味確實新鮮,而且是獨一份的。

老陳和捲毛幾個買了瓜子回去後,想比照著包裝袋上的配方搞出一樣的瓜子,但不知道是原材料不行還是配方不對,試驗了好幾天,浪費了十幾鍋瓜子,除了鹹味瓜子還勉強過得去以外,奶油味和綠茶味的瓜子都炒不出來,白白浪費了原料。

可不跟風也不行,因為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差了,很多人都奔著新鮮口味的瓜子去了。

就在這時,餘思雅帶著沈建東主動找上了他們:“你們想不想賣我們的香香瓜子?”

老陳和捲毛對視一眼,警惕地問餘思雅:“什麽意思?”

餘思雅笑眯眯地說:“你們也看到了,咱們的瓜子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建東和熊子也賣不過來。所以如果你們想賣瓜子的話,咱們可以便宜點,批發給你們。”

“多少錢?”猶豫了一下,兩人問道。

餘思雅報了價格:“兩百克袋裝的瓜子一毛五給你們,五百克的瓜子,三毛五給你們。至於你們賣多少嘛,那由你們自己定。”

反正她給他們留了利潤空間。

捲毛和老陳都嫌這個太貴了,他們自己就是賣瓜子的,自然知道瓜子的成本有多少。這個價格,跟他們現在的零售價格差不多,卻算批發價給他們,沈建東豈不是躺著賺錢。

雙方不答應,要求餘思雅再降點價。

但餘思雅也不答應,談判了半天,都冇談攏,最後不歡而散。

可冇過十分鍾,外麵又響起了敲門聲,熊子打開門就看到老陳站門口,樂嗬嗬地笑著。

餘思雅瞭然:“熊子,請老陳叔進來。”

既然要合作,餘思雅也不介意給老陳一點麵子,看他年紀大了他們一倍,喊聲叔也不過分。

老陳進來,搓著手說:“那個,餘同誌,建東啊,我是很想跟你們合作的,這不是礙於……”

餘思雅笑看著他不說話。

老陳拉拉雜雜講了半天,給自己挽了尊,最後才說願意接受先前的價格,從沈建東這裏進貨。

這個老奸巨猾的傢夥,其實心裏早就同意了,知道捲毛他們跟沈建東有過節,故意跟著捲毛同進退,實則等捲毛一走,自己就先來投誠了。畢竟嘛,麵子能抵得上有飯吃嗎?

餘思雅也當作冇先前那回事,熱情地批了貨給老陳。

等老陳走後,餘思雅將手裏的260塊遞給沈建東:“這樣掙錢快還是你風裏來雨裏去擺攤掙錢快?”

沈建東樂顛顛地說:“這還用問啊,當然搞批發好,以後他們又都幫我賣瓜子了。”

餘思雅笑著點頭:“估計過幾天捲毛就會過來找你,不要追究以前的事了,他們要買,就賣給他們,有錢不賺是傻子,爭過去的氣冇意思。想著他們現在都給你賣力,幫你掙錢,心裏是不是舒坦多了?”

沈建東點頭,痛快,這太痛快了,比去擠他們的生意痛快多了。

“你掌握最核心的技術,平時多看書,想想能不能再研發出其他口味的瓜子,能不能將瓜子炒得更好吃比出去賣瓜子強多了。捲毛他們的事就交給你了,有什麽事回家跟我商量。”餘思雅已經將沈建東領上路了,剩下的她也不準備手把手教了。

沈建東知道餘思雅最近在他身上花的時間不少,連忙說:“我知道了嫂子,你忙吧,剩下的我來就行。我也寫工作日誌,每週給你看一次,你看怎麽樣?”

“好啊。”餘思雅一口答應了。這樣她也能比較清楚地瞭解沈建東的生意情況,同時也不用耗費太多的時間在這件事上。

幫助沈建東的生意逐漸走上了正軌,餘思雅將精力更多地投放到了學習和工作中,一有時間她就看報聽廣播。

雲南知青的問題並冇有得到解決。這件事情比她想象的更複雜,更艱難,有時候史書上短短的幾十字,放到真切的曆史洪流中,要複雜得多,也要困難得多,遠不是一句話就能概括的。

又到了週日,餘思雅隻剩下兩門課還冇考,等考完就放假了。

她去了門市部檢視最近的銷售情況,三個店鋪的生意都有所回落,比之12月減少了不少,但也比平常的營業額高。食品門市部的銷售額維持在一天七八千左右,週末好的時候能過萬,羽絨服可能是因為單價較高的緣故,一天能賣出四五百件,銷售額能維持在一萬多到兩萬左右。

目前來說,業績都比較好,也能源源不斷地為集團貢獻現金流,加上年底一些老客戶的訂單,還有過年坐火車的人多了,而且隨著清河鴨名氣的進一步擴張,兩個鐵路局的訂單也在上浮。

這段時間,集團賬目上的數字非常可觀,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現金匯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就連飼料廠的訂單也跟著增加了不少,雖然創造的效益還冇法跟食品廠和羽絨服廠相比,但也差不多能做到自負盈虧了。估計到明年初,應該就能漸漸盈利了。

手裏有了錢,餘思雅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

她讓林紅旗將丁舜叫了過來,又把葉梅叫上樓,然後開門見山地說:“雲南知青的事情你們聽說了吧?”

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臉上浮現出同情之色。他們雖然已經改變了命運,回到了城裏,但還有無數的知青同誌住在鄉下破舊潮濕搖搖欲墜的茅屋裏,食不果腹,承受著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摺磨。

苦笑了一下,葉梅說:“最近我家裏收到了好多小學、中學同學的來信。可能是從家裏聽說了我在清河鴨做了個小乾部吧。”

餘思雅看向丁舜和林紅旗:“你們呢?”

丁舜這邊找他的人更多:“我也是,還有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有找上門的,還有同學的父母直接找上了我家,懇請我幫忙。”跟他父母差不多年紀的老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他看了心裏就難受。

林紅旗這邊的情況要好很多,可能是知道她手底下冇什麽名額分配。

“難為你們了。”餘思雅清楚,他們心裏也不好受。

她以前也不是很瞭解知青的情況,覺得紅雲公社的知青已經夠苦了,但最近看了不少報道才知道,有的地方更苦,就拿這次要求返城的知青代表們來說,他們所在農場的知青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喝“鮮魚湯”,這種所謂的鮮魚湯並冇有魚,而是用河裏長滿了青苔的鵝卵石煮湯喝,這就是他們的食物。

很多知青因為居住、飲食條件太差,身體多多少少都出了問題。女知青的月經更是很多都不正常,身體情況堪憂。

餘思雅幫不了所有人,但現在廠子裏有了寬裕的資金,又有了發展的契機,她想她多少能做一些。

“丁舜同誌,羽絨服的銷量在下滑,隨著天氣轉暖,羽絨服的銷量將進入淡季。這個淡季跟其他產品的淡季不同,很可能未來大半年,羽絨服門市部一天都賣不出去一件羽絨服,連店裏售貨員的工資都賺不回來,更別說廠子裏的兩百號人了,你有什麽想法?”餘思雅將難題拋給了丁舜。

丁舜仔細衡量了一下他們現在所擁有的資源,想了想說:“餘總,咱們羽絨服廠的工人和機器不能這麽閒下來,這樣一閒就得閒大半年,太不劃算了。我有個想法,咱們能不能轉型做衣服?我們有現成的機器和師傅,也能將夏天利用起來。”

這個規劃跟餘思雅的想法不謀而合。

她也一直在想羽絨服廠的出路,總不能每年就賣一季,全年就指望著那一季吃飯吧。這樣風險太高不說,廠子裏長時間冇事情乾,工人也會變得懶散,容易出亂子。

“冇錯,做衣服咱們有廠房有機器有工人,可以迅速將現有的生產資源利用起來。”餘思雅讚許地說,“不過衣服要做得好,暢銷,還得在款式和麪料上下功夫,同時儘可能地節約成本,增加咱們廠子的競爭力。”

丁舜聽到餘思雅也支援他,高興極了:“餘總,我這就回去寫策劃書,過兩天就給你看。”

餘思雅含笑點頭:“不急,還有一個事比較要緊。既然要將羽絨服廠擴建成服裝廠,就勢必得加大生產,擴大規模,招聘新員工。公佈出去,咱們再招三百個職工,麵向全省女知青,正好要過年了,等她們回來探親就可以過來麵試,在過年期間將錄取名單確定下來。這個事情,由林紅旗去聯絡,最後由我親自麵試。”

丁舜是知青,他出麵不合適,肯定會有很多人來找他開後門。餘思雅不想他為難,得罪人,同時也不希望廠子裏大半骨乾都是丁舜的親友,以後抱團,不好管理。

所以綜合考慮,她親自出麵最合適,同時也能向高市長示好。三百個名額雖然不多,但他們廠子規模在這裏,她已經儘力了。

丁舜也不傻,餘思雅現在已經開始放權給他們了,還來親自參與羽絨服廠的麵試,多半是為了他。他通知符合條件的親友來麵試,考不考得上,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了。

他連忙感激地說:“謝謝餘廠長,我替知青們謝謝你!”

葉梅和林紅旗兩個女孩子更感性,知道餘思雅這是特意為他們知青考慮,眼裏閃著淚花說:“謝謝餘總!”

第117章

最後兩門課考完,終於到了放假的時候。學生會發起的自願回鄉支教活動也已經有了初步結果。

總共有一百多名大學生報名參加這個活動,經過篩選,選出了64名符合條件的同學。學生會給他們發放了日記本、鋼筆和一套小學啟蒙教材,以及銅製的“省大誌願者”勳章。

徐佳佳把名單和賬單交到餘思雅手裏,餘思雅大致看了一遍,這些同學她基本上不認識,隻掃了一眼,最後落到了開支上,訝異地挑了挑眉:“閔昭找到了讚助?”

挺不錯的嘛,這次下鄉回鄉支教活動開支好幾百塊錢,冇想到這麽短的時間內閔昭就找到了讚助。在這個遍地國營廠子的年代可不容易,道理也很簡單,國營企業冇有生存壓力,不講效益,自然也冇經營個好名聲,打廣告的意識。

徐佳佳笑道:“他跟印刷廠談妥了,咱們所有發放的文具和教材上,都單獨例有該印刷廠的名字,表明是由他們讚助的。說起來啊,這個事還得謝謝餘主席你,都是清河鴨在前麵走得好,看清河鴨這麽出名,聽說咱們主席還是清河鴨的總經理,印刷廠的廠長才答應了。”

說著徐佳佳將還剩下的文具和銅製的印章拿了出來,遞給餘思雅。

餘思雅接過一看,徐佳佳真冇誇張,這簡直是清河鴨每次讚助省報的翻版。日記本和教材右上側印著一排紅字“省城印刷廠讚助”,就連鋼筆上也有一圈這樣的小字。

挺有意思的,餘思雅放下東西,問道:“這誰想出來的主意?”

徐佳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我跟閔昭想出來的,咱們要找印刷廠幫忙,也冇什麽回報對方的,就用這種方式了。”

“不錯,能夠利用手裏現有的資源,你們辛苦了,這件事的後續評選也由你們來辦吧,不過多加一個人,讓楚玉濤代表清河鴨集團參與評選。”餘思雅沉思了一下,加了個人進去。

後期的評選出十個地方,可不像這次選拔誌願者這麽簡單,因為被評選出來的十個代表將會在當地建學校。每個學校涉及的資金得上萬元,為了保證公平和客觀,餘思雅把楚玉濤塞了進去。她冇有時間全程參與這個活動,就讓楚玉濤去盯著吧。

徐佳佳冇有意見,因為餘思雅這會兒說這個話明顯是以清河鴨總經理的身份提的,作為讚助方,派個人過來再正常不過。

“好的,等過完年誌願者們返校,將報告交上來後,我邀請楚玉濤同學過來一起評選。”

餘思雅點頭:“行,目前就這麽安排。”

搞定了這最後一樁事,寒假也到了,同學們都陸續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餘思雅今年不用回去過年,因為她的親人都在省城,沈紅英姐弟倆跟鄉下的親戚不睦,雖然冇徹底撕破臉,但也幾乎冇什麽往來了,所以不用回去。餘香香幾乎跟餘家斷絕了關係,而且明年就要高考了,她也冇心思回去。

所以他們家今年就準備在省城過了,但餘思雅作為清河鴨的領頭人,肯定要回去一趟的。

不過她在臨近年關的時候回去給大家發年終獎,總結一年的成績就可以了,暫時也不用回鄉下。

這樣一來,放寒假後,她就將所有的工作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羽絨服廠向服裝廠的轉變。已經進入一月了,過完年,天氣很快就會暖和起來,羽絨服將徹底冇有市場,在羽絨服下架之前,他們必須得將春款的衣服趕製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