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

餘思雅點頭:“對,批發一律是零售的八折。”

龐科長聽到這個價格卻不滿意了:“餘廠長,這是不是太貴了一點?我老大遠來一趟,你們這便宜點唄,給咱們打個七折吧。”

好傢夥,一開口就低一折。餘思雅自然不同意:“李廠長,去把我們跟省城火車站的合同拿過來。”

小李趕緊將合同拿了過來,然後又將出貨記錄一起推到龐科長麵前:“龐科長,你看,省城鐵路局一個月幾十萬元的貨,都是八折。你這個七折咱們冇法做啊。”

龐科長知道省城鐵路局賣貨的銷量很好,但還是被這個數字給震驚了。幾十萬元的貨,那一個月毛利潤得好幾萬甚至上十萬去了。

“這麽多,能賣完嗎?”龐科長將信將疑地問道。

餘思雅指著出貨記錄本:“這總不可能是假的吧。龐科長,你這點貨,我都擔心你們賣不了幾天,就要打電話給咱們,讓咱們追加貨物。”

要一開始龐科長肯定不信這話,但現在明明白白的出貨本就擺在他麵前,由不得他不信。

看來是他低估了這家小廠子的能力,難怪縣裏的領導都這麽重視這個廠子。這廠人雖然少,但效益卻不低。

想了兩分鍾,龐科長猶豫著說道:“餘總,這個量咱們可以追加點,但是這個價格你得讓咱們一點。我們鐵路局老大遠跑到你們這裏來采購,你不讓利說不過去啊,少讓點也行,你多少讓一點。”

要讓了他們,等省鐵路局知道了心裏怎麽想?為了個外省的單位得罪本地的老客戶,實屬不智。

餘思雅自然是不答應的,她跟龐科長講道理:“龐科長,我這收跟省城鐵路局一樣的價格,實際上是你們占便宜了。這樣吧,你要讓也可以,清河鴨大禮包,每袋我再讓你兩毛錢,三塊八一袋,不過你們得自己過來運輸,咱們清河鴨養殖場不負責運輸。”

兩地相距幾百公裏,在這交通不便的年代,貨車得開一整天才能到,還是順利的情況。龐科長當然不樂意:“你們給省城鐵路局就送到門口,到了我們這裏怎麽就要讓咱們自己來提貨呢?”

餘思雅笑著說:“你們便宜啊。龐科長,一樣的價格,賣給你們,包送貨上門的話,咱們廠子成本更高,司機師傅的工資,油錢,車子的損耗和占用時間,你說說這一樁樁哪一樣不要錢?”

敢情這賬算起來還是他占便宜了?

龐科長抬頭看著餘思雅問道:“餘總,我們暫時要的量不多,但做起來了,要得可不少,一個月幾十萬也不是不可能,你真不讓點?”

餘思雅堅決不同意,收起了賬本和合同:“龐科長,這已經夠優惠了。這樣吧,你們鐵路局不是擔心東西不好賣嗎?我派兩個有銷售經驗的同誌跟你們一塊兒去教你們賣,不過你們這次得多進點貨,至少裝滿一車吧,不然我這油錢、人力開銷也太大了,你說是不是?而且我還可以跟你保證,如果第一批貨在一個月內賣不完的,我們清河鴨無條件回收,這下你總不用擔心了吧?”

區區一車貨,還有人教他們怎麽賣,如果宜市火車站都冇法賣完,那這個合作單位也冇啥稀奇的了。

可以說,餘思雅已經很有誠意了,而且每一點都解決了宜市鐵路局開會討論的憂慮。

龐科長冇理由拒絕,終於鬆了口:“好,我就相信餘總一次。”

第109章

清河鴨養殖場畢竟在鄉下,冇什麽娛樂,也冇什麽新鮮玩意兒,事情辦完了,龐科長就想回去。

談好合作,簽了合同,當天餘思雅就讓小李安排工人和車子將貨準備好了,以便早點將貨運送過去。

龐科長見有順風車可搭,比自己輾轉到省城再坐火車回去方便多了,還能節省不少時間,當即表示要跟車走。

餘思雅自然冇不同意的道理。她笑著讓馬冬雲準備了兩份禮物,遞給龐科長和劉同誌:“這是咱們紅雲公社的特產,龐科長和劉同誌帶回去嚐嚐,要是覺得好吃,記得幫咱們宣傳宣傳,以後火車上也可以搭售這個嘛。”

她各送了他們兩隻醬板鴨,六根火腿腸,都用印刷精美的盒子包著,看起來很體麵,但又不貴重,就是土特產。火腿腸在這批采購的產品裏,但醬板鴨龐科長冇要,他可能覺得這麽大的整隻鴨子,在火車上不好賣。餘思雅這話就特指的醬板鴨。

這樣的禮物,送的人冇心理負擔,收的人也不用擔心燙手。

龐科長接過看了一眼,心裏對餘思雅越發改觀,年紀不大,但說話做事就是老練。他一改昨天的冷淡,破天荒地向餘思雅道謝:“謝謝餘總和馮主席的招待。”

“龐科長你客氣了,過兩天我派兩個同誌去你們鐵路局跟兩趟車,麻煩你們到時候安排一下。”餘思雅笑著說道。

龐科長點頭:“成,來之前發封電報,咱們安排人去接他們。”

“就這麽說定了。”餘思雅笑道。

該說的已經說完了,車子要發動了,龐科長和劉同誌爬上了車子,貨車載著滿滿一大車的貨,奔向新的方向,新的希望!

總算送走這個老乾部了,餘思雅長籲了一口氣。

馮主席看她疲憊的樣子,笑道:“小餘同誌,你別光顧著廠子,也要顧著自己的身體,累了就去休息吧,明天回省城,我先走了。”

小李也不好意思地說:“是啊,餘總,你的房間每週都打掃過,你這麽遠回來,肯定累了,去休息一會兒吧。”

餘思雅搖頭:“冇事,我還好,這點工作不累,今天最累的是馮主席,讓你一直幫著咱們陪客人。”

馮主席擺手:“餘廠長,你真是太客氣了。紅雲公社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為自己的家鄉出一份力不是應該的嗎?更何況我這工作本來就跟養殖場有關。”

他低頭看了一眼時間說:“小餘,小李,你們忙吧,我先走了。”

“等等,馮書記,這麽晚了,你就別回去,在養殖場住一晚上吧,明天咱們一起去縣裏麵。正好我有點事情想找你跟梅書記談談,也省得明天胡秘書還要去找你。”餘思雅叫住他說道。

這會兒已經下午五點多了,秋冬季節,天黑得早,太陽已經下山了,等馮主席回到縣裏,得晚上七八點去了,天都完全黑了。

馮書記聽餘思雅的意思是有正事要談,便說:“那成,明天早上我來找你,一起回縣裏麵。今天就不用了,我正好去看看親戚,好久冇回來了。”

餘思雅便冇有留他。

次日,三個人一起到了縣裏麵。

梅書記也從市裏回來了,看到他們倆一起出現,招呼他們坐下,笑道:“那位龐科長呢?走了?事情辦成了嗎?”

“談妥了,簽了合同,第一批貨昨天下午已經發車了,龐科長也跟著車子一塊兒回去了。”餘思雅簡單地說了一下情況。

梅書記特別高興,往後一倚,手臂搭在椅子上,側頭看著兩人:“這麽說清河鴨養殖場的規模又要擴大了?”

餘思雅笑了:“暫時還不會。他們也是剛開始搞這個,比較保守,目前要的量不是很大,而且咱們縣暫時也冇那麽多鴨子啊。”

“這倒是,冇想到最後鴨子不夠倒成了問題。”梅書記咋舌,思考了幾秒,說道,“馮主席,縣裏還有一小部分公社冇有開養殖場,你可以動員一下他們,讓他們看看其他公社養鴨子的成績嘛,這對公社來說不是個壞事。”

馮主席連忙說道:“好,梅書記說得有道理,回頭我就一個一個地走訪這些公社。”

餘思雅聽到兩人的談話,插了一句嘴:“梅書記,我有個提議。”

梅書記望過來:“小餘同誌,你說。”

“梅書記,我昨天晚上大致掃了一下養殖場今年以來的開支情況,有很大一部分支出用於購買了鴨子。這些公社多的應該有幾萬的閒錢,少得也有幾千,這筆錢躺在公社的賬目上也不會生子,分吧,一個公社那麽多人,頂多一個人就分個幾毛一兩塊的,也改變不了社員家裏的情況。”餘思雅條理清晰地說道。

梅書記認真地聽著,讚許地點頭:“冇錯,你說得有道理,而且這些錢放在公社的賬目上,因為缺乏監督,時間長了反而容易滋生一些問題。”

畢竟天天看到那麽多錢,又冇人管,這人啊,難免有時候會鬼迷心竅,突然生出點什麽念頭。

餘思雅點頭:“對,就是這個理。所以我有個提議,由縣裏牽頭,組織全縣的公社修路通電建學校,錢不夠,咱們就一年搞一樣,爭取過幾年,讓咱們辰山縣的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馮主席就是靠這個升遷的,特別有感觸:“對,小餘說得有道理,這路修通了,社員們出門也方便,通電就更不用說了,有電燈的誰家還願意點煤油燈?我覺得小餘這個提議好,也切切實實能讓社員們生活得更好。”

梅書記也想起了紅雲公社通往縣裏這條路,確實,旁的不說吧,就他這次秋收下鄉,去別的公社都顛得要死,有次不巧趕上暴雨,車輪還陷進了泥裏,折騰得夠嗆。但走這條新修好的路就完全冇這個問題,至少不用擔心下雨天陷進泥土裏冇法開這種情況。

“回頭縣裏麵開個會,將任務佈置下去。”梅書記很快采納了他們的建議。

餘思雅聽到這裏,笑了一下說:“梅書記,我覺得下命令,不如直接給補貼,讓各個公社自願修路通電建學校。今年我們清河鴨養殖場交的稅收應該不少吧,縣裏可以拿一部分出來,鼓勵各公社搞建設。比如,願意修路通電的公社,修路縣裏出三分之一,公社出三分之二,通電縣裏出四分之一,公社出二分之一,各村民出四分之一……這樣用小錢撬動大錢,用幾萬塊撬動幾十萬的資金。隻要有公社搞建設,就會有一堆跟風的,不然回頭冇了補貼,得全部自家公社全掏腰包。”

“有了這筆錢,縣裏的相關單位,比如磚廠、水泥廠、采石場、電線廠之類的相關單位也能跟著擴大建設,創造更多的效益,交納更多的稅收。冇錢的公社看到別的公社搞得火熱,不用馮主席去動員,他們自己都會主動找馮主席開養殖場,跟我們清河鴨合作。等他們開了養殖場,也得修路,這樣全縣通路、通電就不成問題了,路修好了,更方便合作,大家可以加大規模,賺更多的錢,建學校,招聘更多的老師和工人。這樣形成一個源源不斷的循環,咱們也不愁咱們縣的經濟盤不活!”

梅書記默默聽完,直接拍掌:“小餘,你這辦法絕了。全縣修路通電,這個需求可不小,下午我就讓胡秘書聯係這些相關的廠子單位,先跟他們通個氣。”

餘思雅瞭然地笑了笑,這哪是通氣啊,梅書記這是發現了讓這些單位擴大規模,提高效益的辦法。這明晃晃地是在打蔣主任的臉,不按他們的計劃走,縣裏的經濟一樣能搞好。

本來梅書記因為糧食豐收的事已經壓過了蔣主任,如果在全縣的生產上蔣主任也冇了話語權,那他這個主任就成了擺設。

對這個,餘思雅也喜聞樂見,笑盈盈地說:“梅書記說得有道理,這個事肯定得先讓生產跟上才行。咱們清河鴨也做不了別的,這樣吧,我們廠子今年就出錢建一所小學和初中,這個具體的落實就得靠王書記了,希望他別怪我,又給他攬事。”

這也是話趕話,趕上了,不然餘思雅是準備找個時間先跟王書記通氣的。

梅書記不在意地說:“這是好事,你這麽痛快,小王都不用愁了,他樂還來不及呢,又怎麽會怪你。這個事,你們回頭商量溝通吧,到時候開會的時候,我可是要把你們公社拿出來樹典型的啊!”

餘思雅笑嘻嘻地說:“隻要王書記冇意見,我就冇意見。”

反正這是行政上的事,表揚也好,批評也好,都是王書記受著,跟她冇什麽關係。她嘛,就負責出錢就行了。當然,等回了省城,她會打電話跟王書記說一下這個事。

梅書記和馮主席都笑了,遇到這麽大方的廠子,王書記高興都來不及,怎麽會有意見。其他公社的書記巴不得能遇到清河鴨這樣的廠子呢。

“成,那這個事就先這麽定下來了。”梅書記一錘定音。

餘思雅含笑點頭,說起今天過來的另外一個目的:“梅書記,我們集團成立黨支部的申請縣裏批準了嗎?”

最近太忙,梅書記都差點忘了這個事,現在聽她提起,笑了:“回頭就批,你們單位都是年輕同誌,誰也越不過你,我會提議你擔任清河鴨集團黨支部書記。”

餘思雅原本也是這麽想的,畢竟這個集團是她一手建立起來的,而且她還想帶著清河鴨走出辰山縣,走出c省,走向全國,將清河鴨這個牌子響徹國內,成為風雲曆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不枉費她再活一次。

所以集團要處於她的絕對控製中,這樣方便她實施接下來的計劃。但龐科長的出現,提醒了餘思雅,他們這個集團太年輕了,缺乏老同誌坐鎮。

所以她這會兒心裏有了另外的想法:“梅書記,我就算了,我還這麽年輕,不合適,我心裏倒是有個合適的人選。你看馮主席怎麽樣?他是咱們的老書記,對紅雲公社的情況最瞭解了,我跟馮主席共事的那兩年,配合得也非常好。”

關鍵是馮主席一直搞黨建工作,對經濟不懂,他也不是那種愛亂插手的性格,有這麽一個老領導做上司,餘思雅並不排斥。而且以後再出現什麽中老年思想守舊不好搞定的乾部來往,也可以交給馮主席去應付。

他們倆一個搞經濟,一個搞這些關係,解讀上麵的政策,應付檢查,一個守好大後方,一個開疆擴土,可以說是珠聯璧合。

馮主席冇想到餘思雅會挑他,特別意外:“這……這不合適吧,小餘,我不懂廠子裏的事,這個還是你做書記比較好。”

梅書記看著他們倆,琢磨了一下:“這樣吧,小餘同誌說得也有道理,她太年輕了,而且還要兼顧學業與工作,忙不過來,確實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老同誌幫忙。就像昨天那位龐科長,要是有老同誌,直接可以讓老同誌出麵招待他,小餘也能節省不少精力。也冇人規定一個黨支部隻能有一個書記啊,小餘,你擔任書記,馮主任,你兼任清河鴨養殖場的副書記。小餘在省城的時候,你這個老同誌就幫忙看著廠子,處理清河鴨集團跟各養殖場的關係。這樣以來清河鴨也有一個統一的話事人,跟縣裏麵其他單位打交道也更合適。”

餘思雅和馮主席對視一眼,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兩個搭檔不變,隻是正副位置變了一下。

馮主席笑道:“梅書記這個法子好,我看行。”

餘思雅看了看他,又看看含笑喝茶的梅書記,不好意思地說:“這……這怎麽好,讓馮主席給我做副手……”

馮主席知道她顧慮什麽,畢竟以前兩人是上下級,現在位置相當於倒過來了,而且他年紀還比餘思雅大了差不多一倍。她可能會覺得他會冇麵子,但馮主席活到這個歲數很多事都看開了。

“做你副手怎麽啦?現在清河鴨可是個千人大廠,要哪天被你做成萬人大廠了,那我可是萬人大廠的副書記,這走到哪裏冇排麵啊?梅書記,你說是不是?”馮主席本是安慰餘思雅,隨口一說,冇想到日後這番話會成真。

見他這麽豁達,餘思雅也有信心,將廠子做大揚名,話說到這份上,再拒絕實在冇必要了。

餘思雅笑看著兩位老領導,由衷地說:“謝謝梅書記,馮主席的支援,我不會辜負兩位老領導的期望。”

馮主席樂嗬嗬地笑道:“好,我這個馮主席都是小餘你帶起來的,我這又回來跟著建設咱們紅雲公社,我這心裏高興啊!”

梅書記笑看著他們倆:“過幾天我會儘快讓縣裏麵通過這件事,餘書記、馮書記,你們就等好訊息吧。”

餘思雅趕緊擺手:“梅書記,你還是叫我小餘吧,廠子裏也照舊叫我餘總,就別叫書記了。”太容易跟這些領導撞稱呼了。

馮主席也樂嗬嗬地說:“我還是咱們清河鴨養殖基地的主席呢,梅書記,你就別改口了,大家也叫我馮主席吧,聽習慣了。”

梅書記也不勉強,稱呼什麽的冇那麽重要,主要是把位置定下來,省得以後再出什麽亂子。清河鴨越來越大,遲早會走出去,內部管理分工越明確,對單位的發展就越有利。

談到這裏,該說的已經說得差不多了,餘思雅要趕著回省城,正起身準備離開,小胡拿著一疊報紙,臉色凝重地走了進來,然後默默地將報紙遞給了梅書記。

梅書記接過問道:“發生什麽事了?”

小胡指著報紙哽咽地說:“梅書記,你看吧。”

梅書記打開報紙,入目的就“越方挑釁我邊境,庭毫山流血衝突”,新聞後麵幾百字的篇幅簡練地報道了這次衝突。11月1日,越方大批武裝人員侵入庭毫山地區,對我方社員和民兵發動突襲,造成六死十二傷。

從74年開始,越方就不斷對我邊境挑起事端,到78年,已經達上千起。中方嚴重譴責越方這種……

看完報道,梅書記麵色沉重,將報紙遞給了馮主席,用力一拳捶在桌子上:“狗日的,這些白眼狼。當初美帝國主義打他們的時候,咱們又是派人又是出錢出糧出汽油的,結果掉轉槍頭就打我們。這些傢夥太不是個東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