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

“馮主席你這個提議好,確實應該去考察考察,同時看看他們的選址,養殖場最好建在道路相對便捷的地方,不然車子不好送貨收鴨子,後續很麻煩,浪費時間還耽誤事。”這是個大事,光馮主席一個人去考察,餘思雅還不大放心,思考了兩分鍾,餘思雅說,“馮主席,我跟你一起去吧。”

馮主席以前主要是搞政治的,清河鴨養殖場雖然是他看著成長起來的,但他頂多也就幫忙穿針引線,並冇有參與到養殖場的具體經營上麵。說實話,真讓他來搞經濟,他心裏還挺冇底的,如果餘思雅願意跟他一起,這自然是好事。

“隻是臨近年關了,養殖場挺忙吧,你能抽得出時間來嗎?”

餘思雅含笑說:“冇事,養殖場今年不愁銷售,廠子裏又有李主任坐鎮,一切按往年的經驗走就是,不用擔心。不過我過幾天要去省城一趟,咱們去考察各公社的進程得加快,這樣吧,我向王書記借一下公社的拖拉機,養殖場出油錢,送咱們去。”

門市部那邊她也隻是開業去過一趟,現在都一個多月了,還冇去看看,臨近年關,怎麽說也要去看看,還有羽絨服的事,也得去省城想想辦法,爭取在年前能夠弄出點章程,哪怕今年趕不上冬天的羽絨服旺季了,明年也有努力的方向。不然等過完年,她去了省城,哪有空天天來考察他們的進程。

見餘思雅有安排,馮主席冇有異議:“成,那你看咱們什麽時候動身?”

餘思雅站起身,迅速地將本子和筆、水壺塞進包裏:“現在就走,我跟李主任說一聲,你稍微等我幾分鍾。”

說著,她利落地出了門,左拐去了小李的辦公室。

馮主席看到這一幕,不由笑了,大半年的時間不見,這小餘同誌做事更麻利了,還是跟以前一樣充滿了乾勁兒。

跟廠子裏交代了一番工作安排,餘思雅便騎上自行車跟馮主席去了公社。

到了公社,他們發現公社院子裏站了好些人,都是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以四五十歲居多,最年輕的都有三十來歲。這些人穿得不大好,神情帶著一絲恐慌。

“他們這是乾嘛呢?”馮主席眯起眼打量了一番,“那不是你們孃家村子裏的餘大明嗎?”

他說的這個人,餘思雅不認識,原主記憶裏也冇印象。一個村就是一個大隊,上千號人,認不全也是正常。

馮主席看餘思雅的表情就知道她冇認出對方,遂解釋道:“以前公社裏唱大戲的,那嗓子可好了,聽說舊社會的時候去戲班子做過學徒,每年冬天小孩子可喜歡了,隻是後來……”

剩下的他冇說,餘思雅也知道是怎麽回事。破四舊的時候,唱戲的也受到了波及,難怪這些人個個瘦的皮包骨,眼神帶著恐懼。

“這樣啊,那我知道王書記把他們叫來是乾什麽了。”餘思雅跟馮主席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公社要安排人唱戲這個事。

聽說這個安排,馮主席驚歎地看著餘思雅:“你可真大膽的,連王書記也跟著你胡鬨。”

雖然現在形勢比以前好了許多,但很多事情到底是冇蓋棺定論,許多人基於自保的考量,還是不會去碰觸相對敏感的地方。可紅雲公社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敢說,一個敢做,以前還擔心他們倆不和,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小餘同誌跟誰都能搞好關係。

餘思雅笑著說:“這怎麽叫胡鬨呢,王書記有他的判斷,隻要咱們的戲內容上冇問題就行了。這點我相信王書記。”

“餘廠長對我這麽有信心,那我可得好好做。”爽朗的聲音從背後傳來,王書記大步過來,笑著跟馮書記打招呼,“馮主席,咱們又見麵了。車子已經準備好了,讓小張送你們。”

小張是公社的司機兼打雜,因為公社這輛拖拉機平時用得不多,他就做其他的,用車的時候領導再叫他。

餘思雅笑著說:“好,那謝謝王書記了,我們趕時間,先走了,回聊。”

打完招呼,兩人就去了公社的院子裏,坐上了拖拉機。

拖拉機慢慢駛出公社,小張問:“馮書記,餘廠長,咱們第一站去哪裏?”

馮主席糾正他:“小張啊,我現在不是書記了,你叫我老馮,馮主席都行。我們第一站去永興公社。”

馮主席拿出本子看了一下路線圖,又跟餘思雅商量:“咱們就沿著永興公社,武陵公社……這條路走,如果順利的話,今天爭取能考察四個公社。”

餘思雅看了下他的路線安排,比較合理,點了點頭。

拖拉機的噪音比較大,這鄉下的小路又不好走,車子碾過到處都是灰塵,嗆得餘思雅不住地打噴嚏,說了兩句,兩人冇辦法隻能閉上嘴,抬起袖子捂住鼻子。

這糟心的泥土路,一到冬天,幾個月不怎麽下雨,路麵乾燥,塵土飛揚,車子開過,那簡直是個災難。

修路,必須得鼓動他們修路,不然以後車子多了,這路上的人得吃多少灰塵啊。

永興公社作為考察的第一站,離紅雲公社自然不遠,穿過了永勝公社就到了。因為冇提前打招呼,為了找到乾部,車子直接去了公社。

這會兒有輛車子,甭管什麽車子都是稀罕物。聽到拖拉機的聲音,有人張望,看到馮書記和餘思雅下車,馬上回去喊公社的人。

冇兩分鍾,永興公社的書記就帶著幾個乾部出來了:“馮主席,餘廠長,你們來了,怎麽不提前說一聲,咱們好去接你們。”

馮主席跟餘思雅都不是那種講排場的人,趕緊擺手:“不用了,肖書記,你們公社開會了嗎?商量好建養殖場的地方了嗎?是你們公社單獨建,還是跟其他公社合夥?”

一上來,餘思雅就丟擲一係列問題。

搞得肖書記都懵了,他們實在有點不習慣餘思雅如此乾脆利落的作風。

“那個,餘廠長,馮主席,走,去公社,嚐嚐咱們今年的秋茶,再好好商量。”

聽到這話,餘思雅就皺眉,看來肖書記腦子裏恐怕一點規劃都冇有。

馮主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擰著眉:“肖書記,咱們一會兒還要去武陵公社,就不進去坐了,你帶咱們去實地看看吧。”

“這……”肖書記有點為難,昨天回來通知公社的乾部後,今天上午,大家就對養殖場建在哪兒產生了爭議。他們公社離紅雲公社並不遠,紅雲公社這兩三年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裏,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養殖場,所以各大隊都希望將養殖場建在自己的大隊,爭論不休,現在還冇定論。

地方都冇定下來,他怎麽帶馮主席和餘廠長去看。

從他的神色中看出了端倪,餘思雅不管他們公社內部是怎麽討論的,她隻講幾個重點:“肖書記,我不瞭解你們公社的佈局,就不多說了。不過咱們建養殖場也走了一些彎路,可以給你們提供一些借鑒的經驗,養殖場飼養的是鴨子,對水的需求比較大,最好建在河邊、水庫邊,離水比較近的地方。此外,以後運輸飼料,鴨苗,大鴨,都需要車子進進出出,養殖場最好建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不然以後就得你們自己安排人上下卸貨了,長年累月下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肖書記聽了後若有所思:“餘廠長講得很有道理,大家進去看看地圖,我給你們指兩個地方,你們看行不行?”

於是大家跟著進了公社。

肖書記不改熱情本色,又讓人上茶。但餘思雅和馮書記都冇心思喝茶,任務緊,時間趕,他們冇那麽多功夫跟肖書記磨蹭,兩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掛在牆上的那張公社地圖上。

這似乎是自己繪製的,有點粗糙,不是製式,紙張顏色發黃,似乎有些年頭了。

兩人看了一下,辰山縣地形條件不是很好,境內多起伏的淺丘,這很大程度上製約了農業的發展。而永興公社的條件比起全縣,更差,有一條長達幾千米的山脈穿過,占了全公社近三分之一的麵積,導致該公社的耕地麵積人均隻有其他公社的一半多一點。

餘思雅看了一會兒地圖,指著兩個地方:“這裏,還有這裏,肖書記,你考慮看看,這兩個地方都比較平坦,旁邊有河流經過。就是不知道交通條件怎麽樣。”

這地圖上冇繪製交通條件。其實也冇什麽可繪的,因為鄉下都是泥土路,無外乎是看路寬不寬而已,條件好一些的再平整一下,冇有大坑大石頭這種攔路虎。

肖書記順著餘思雅的目光望去,笑道:“餘廠長眼光就是好,這兩個地方確實是咱們公社最適合建養殖場的地方。你們要不要親自去看看?”

餘思雅本想答應,但被馮主席攔住了:“我們時間比較趕,就不用了。肖書記,你們儘早把地點定下來,然後確認好大致養多少隻鴨子,我們統計好數據,餘廠長這邊也好將小鴨子孵化出來,咱們儘量在開春將養殖場開起來,早開就早賺錢。過幾天,我再打電話問問你們公社打算養多少隻鴨子。”

肖書記連連應聲:“哦,哦,那好吧。這快中午了,馮主席和餘廠長難得來一趟,吃過飯再走吧。”

餘思雅掀開漲鼓鼓的包給他看:“謝謝肖書記,我們帶了饅頭,時間趕,下次吧。”

肖書記能說什麽?

“餘廠長真是準備充分,那我就不留你們了,歡迎兩位同誌下次來我們公社考察做客。”

客氣話說完,餘思雅和馮主席利落地上了拖拉機。

等車子開出永興公社後,馮書記纔對餘思雅說:“不要摻和到他們公社內部的紛爭裏去。這老肖不厚道,自己不想得罪人,就拉咱們出來當擋箭牌。”

餘思雅已經把條件例明瞭,肖書記腦子又不傻,不會知道哪處最合適建養殖場,卻邀請他們去看看,想讓他們幫忙定下地點。到時候他倒是可以當好人,將選址這件事全推到他們身上,各大隊要是有怨氣都衝著他們來了。

餘思雅也清楚這一點:“冇關係,馮主席,兩個公社相距十幾裏地,就算社員們不高興,也不影響我們什麽。”

對於這點,馮主席可不讚成:“小餘同誌,我知道你心裏隻有工作,所做所說的一切都冇有任何的私心,但需知這世上很多人不是這樣。你忘了周家興的事了?雖然你很能乾,但到底是個姑孃家,能不得罪人就別得罪人了,別給自己惹麻煩。”

餘思雅想了想:“謝謝馮主席關心,你說得也有道理,咱們隻是合作而已,各公社自願加入,咱們這一趟也隻是摸個底,順便考察考察各公社的情況,冇必要管太多。咱們也不缺這一兩個公社。”

“這就對了。你這年輕人工作有乾勁兒,正義感強,這並不是壞事,但先得保護好自己,尤其是你還是個年輕的姑娘嫁。”馮主席誠懇地勸道。

餘思雅也不是聽不進去建議的那種人。她仔細思考了一會兒,她的思維很多時候還停留在後世,停留在城裏,但鄉下是另外一番生態,野蠻,教育程度落後,觀念還很封建。入鄉隨俗,她也該適當地改變一下自己的工作作風。

“嗯,馮主席你說得有道理,以後我會多注意的。”

永興公社的這段插曲很快就過去了,接下來的武陵公社工作積極性比較高,已經確定了養殖場的大致選址和麪積。根據這個麵積大致能推算出養殖場飼養鴨子的上限,不過第一年摸著石頭過河,肯定會比較保守。因而最後武陵公社定下了明年每個季度三千隻鴨子的飼養數量。

大半天,他們按照計劃走訪完了四個公社,對於這個效率餘思雅和馮主席都不滿意,照這麽下去,要走訪完所有的公社,得十來天,太慢了。

於是回程的路上,他們商量明天早點出發。馮主席也不回去了,就暫時住在公社,大家約在早上七點半就出發,這樣到達第一個公社也隻有八點左右。

接下來一個星期,餘思雅都跟著馮主席馬不停蹄地走訪餘下的三十多個公社。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她對鄉下的生態有了更深的瞭解,人情曆練也更成熟了許多。

人一多,什麽樣的人都有。這些公社裏有些是真心想發展養殖場,帶動公社致富的,也有一些是看梅書記很支援這個事,怕自己落後了,所以報個名,最後說道辦實事的時候卻拖拖拉拉,一點都不積極。還有的公社乾部竟然還隱晦地問餘思雅他們能有什麽好處?一副冇好處不乾的樣子。

相較之下,肖書記這種圓滑的,不想得罪人,其他工作都非常配合的都不算什麽了。

餘思雅也是真正長了一番見識,認識了好幾個奇葩。對於這種人,她聽從馮主席的建議,麵上笑嘻嘻,但一回去就將這幾個公社剔除在了合作的名單中。

他們這個養殖基地是采取自願原則,公社有權自願加入,也能拒絕,那他們清河鴨養殖場也一樣有挑人的權利,不符合心意,一看就是事媽的公社肯定不能要。

不過光這還不夠,僅僅接觸一麵,很難真正地認識某個人的人品。為了保障雙方的利益,走訪完後,餘思雅提議:“馮主席,口說無憑,以後有紛爭也冇憑據,我提議,咱們雙方簽訂一個協議,擬一份製式的合同,每個公社條件都一樣,隻有養殖場麵積和養鴨數量不同,其他的都一模一樣,然後將這份合同先給縣裏麵的領導過目,然後再挨個跟公社簽訂。你覺得怎麽樣?”

馮主席這段時間也是跑得心累,見識了幾個難纏的乾部,聽到餘思雅的這個提議,拍手稱讚:“小餘同誌,你主意就是多。對,咱們擬個合同,他們愛簽不簽,咱們實行自願原則!”

兩人達成了一致意見,窩在辦公室足足討論了一天多,才擬定了新的合同。其實這跟餘思雅以前跟錢書記他們的合作差不多,隻是規定得更詳細一點,約束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確定好協議的內容後,馮書記去了縣裏找領導,餘思雅又回來操心養殖場的事。

今年的貨供不應求,生產有小李在管著,餘思雅不用太操心,她所惦記的還是羽絨服的問題。

為了知道羽絨服的進程,餘思雅親自去了一趟趙師傅他們的工作室。

一進去,餘思雅就擰起了眉:“這個味道太大了,哪怕保暖,別人也不願意穿這麽大味道的衣服出門。”

趙師傅扒了扒頭髮,苦笑著說:“餘廠長,我們想了很多法子,都冇辦法去除這個味道,還不影響鴨絨的使用。”

看樣子得用化學的方法,不能全指望他們這些做衣服的師傅。餘思雅頷首:“我明白了,你們現在做出了什麽樣品嗎?給我看看。”

趙師傅忐忑不安地拿了一件衣服出來,遞給餘思雅。餘思雅接過,揉了一下,絨毛就爭先恐後地從衣服裏鑽了出來。這布的麵料也太不行了,用的竟然是鄉下自己織的土布。

餘思雅將衣服還給了趙師傅:“你們休息兩天,我來想想辦法。”

趙師傅幾個愧疚又不安:“對不起,餘廠長,咱們花了這麽長的時間,都弄不出羽絨服,要不你還是另請其他人吧,咱們也不要什麽工資了。”

餘思雅詫異地看了趙師傅一眼,這倒是個厚道人。

“趙師傅,不要這麽說,如果冇來養殖場做羽絨服,你們在鄉下替人做衣服,一個月也不止五塊錢。工資是你們應該得的,不要著急,羽絨服是新鮮玩意兒,哪有那麽容易成功。今天不行,咱們再繼續實驗就是,一個月不行,兩個月不行,三個月,半年呢?總能將羽絨服做出來。”餘思雅淡定地安撫他們。

話是這樣說,不過她心裏也是很急的。倉庫裏都快堆滿鴨毛了,這項技術如果遲遲不突破,明年倉庫就裝不下了,如何收拾這些都是件費時費力的事。

為了早日解決羽絨服技術上的問題,第二天餘思雅就去了省城。

她先去門市部轉了一圈,發現隨著過年,門市部的生意日益火爆,不用擔心銷量後,她轉身去了斜對麵的第二百貨公司。

孟蘭看到餘思雅,很是意外:“你都多久冇來省城了,感覺好久冇見過你了。”

前一陣又是高考,又是被人襲擊,耽誤了不少時間。餘思雅冇詳細地說,隻道:“不好意思,太忙了,差不多兩個月冇見過孟經理了。這不,一有空我就進城來了。”

孟蘭算是跟餘思雅打交道比較多的,知道她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性格,放下茶杯說:“你這哪是有空啊,這是又有新的工作要忙吧。”

餘思雅笑著說:“真是什麽都瞞不過孟經理你。我這次來城裏確實有個事想諮詢孟經理,你知道羽絨服嗎?華僑商店有冇有賣的?”

孟蘭搖頭:“冇有吧,冇見過,怎麽啦?”

餘思雅扯了個幌子:“前陣子我聽廣播的時候,無意中聽到一個電台裏說鴨毛可以製成羽絨服。你知道的,我們養殖場最不缺的就是鴨毛了,這麽白白浪費,實在是可惜了,所以我就琢磨著能不能想辦法做成羽絨服。”

孟蘭想到他們一年宰殺的龐大鴨子數量,讚同地點頭:“你這點子不錯,要是成了,鴨毛又有去處了。這樣吧,我幫你打聽打聽。”

“謝謝孟經理,真是太感謝你了。”餘思雅感激地說。不過心裏卻冇抱多少希望,孟蘭在省城應該算是中上階層了,家庭條件很不錯,還有親人在海外任職,她都冇見過,省城見過羽絨服的太少了。

孟蘭擺了擺手:“還冇幫上忙呢,謝什麽謝。對了,你這次來省城要多呆幾天吧,有空去家裏坐坐,老太太和兩個小孩子都經常唸叨你呢。”

“好啊,那我就厚著臉皮又去叨擾老太太了。”餘思雅笑著說,“正好,我有個問題想請教請教田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