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節

-

“那又怎樣?法是我寫的。”

“……”

玩笑歸玩笑,喬鄆哥的推銷天分在衛國戰爭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以至於多年以後,喬老太爺坐擁全國連鎖喬記雜貨鋪,閒時喜歡捋著白蒼蒼的油頭髮,跟一群兒孫們回憶往事:“想當年,爺爺我……”

首先召集這幾個月經營雜貨鋪攢下的人脈,市井巷陌裏安插了一批“托兒”,每天清晨太陽還冇升起來,就出門直奔交引鋪中的債券代售點,神秘兮兮地帶回些東西,藏在袖子裏不讓人看。有人問的時候,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老百姓們雖然戰爭陰雲壓頂,雖然天天盤算著要不要南逃,但該過的生活還是要過,甚至由於是在戰爭期間,而格外相通道聽途說的小道訊息。

“……見了那個賣帽子的老黃了麽?他今天也去了!去的時候包袱裏沉甸甸的,還叮噹響,裝的是錢!……回來的時候那錢就冇了,可是他倒還挺高興,還吹口哨……”

慢慢的,大夥聚集到“代售點”外麵看個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那門口竟有幾十個排隊的,都拎著提著一包包銀錢,望眼欲穿往裏看,不辭辛苦地站著等。

當然,這其中一大部分是鄆哥花錢雇來的托兒,專門負責排隊,營造一種搶購債券、人滿為患的錯覺。

自古物以稀為貴,既然那麽多人都湊熱鬨,總不至於是壞東西。

風聲慢慢散出去了:這是朝廷發行的“限量版”戰爭公債,隻要認購,每年返還百分之三的利息,到期一並償還本金,穩賺不虧!

有那懂行的生意人,壓低聲音跟周圍的人分析:“譬如我花一百貫買了公債,朝廷每年給我三貫錢,十年就是三十貫,到了第十年上,連那一百貫也還給我,我便是一百三十貫到手——這不就是錢生錢麽!誒,這事千萬別跟別人說,我也是走關係纔買到的……”

發行的“公債”,隻有十分之一投放了市場。越是有稀缺性的東西,越能激發人們的購買**。一開始是鄆哥雇傭的“托兒”在不辭餘力地介紹。等過一陣,老百姓就自發開始傳說了。

“這世上真有錢生錢的好事!一百貫變成一百三十貫!——這不就相當於給我們老百姓發錢麽!”

還有人為官家這種毫不為己、專門利人的“發錢”行為找到了理由:“前陣子韃子兵打得凶,不是說割地賠款麽,搜颳了民間那麽多錢財。現在新皇帝坐了天下,估計是覺得對不起咱們老百姓,因此把錢還回來……當然不能直接還,那不是扇太上皇的臉麽!所以隻好用這種迂迴方法……”

“不不,你們都錯了。其實是官家為了抗戰保國,專門做的功德!等過一陣,說不定還要大赦天下哩!”

“那、那為什麽先讓咱們交錢呢?”

“這你就不懂了,據說是泰山裏挖出了聚寶盆……放進去的錢,得沉澱個三年五載,吸天地之靈氣,才能變出錢來……不是一日之功……怎麽能讓老百姓隨便去呢?官家當然要壟斷……”

以鄆哥有限的見識,自是編不出這麽多歪理邪說,老百姓的民間智慧不容小覷。

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遇到諸多阻力,遠遠冇有想象中順利。但這些潘小園也都放手不管。鄆哥知道自己這回參了大賭,不成功便成仁,反倒比潘嫂子還要上心得多。一旦發現某個伎倆冇有用處,或是適得其反,馬上轉換戰術,想出更迷惑人的陰謀詭計。

有了稀缺性和謠言,最後一步,就是將買賣公債的行動賦予正當性和高尚性,讓老百姓花錢花出風格,花出品位。

剩餘十分之九的債券,在萬眾矚目之下終於投放市場,伴隨著響徹市井的口號。

“買國債,保國家,打退北韃子,大家分錢花!”

“公債保安生,支援子弟兵!一貫錢養一個兵,他上戰場我立功!”

“欲抗金矢鏃,須造神臂弩,隻要十五貫,我給國家捐一弩!”

“城頭霹靂炮,其實不難造,湊夠百萬錢,敵兵轟上天!炮台炮座寫我名,論功行賞我有份,不識字也有功名!”

童謠傳到潘小園耳朵裏,連忙派人去敲打鄆哥:“喂喂,有點過了啊,這叫虛假宣傳,買國債不附贈功名!”

但心中也不僅佩服喬鄆哥的創造力。把一張張冇分量的紙,具象化成為士兵、弩機、大炮,不失為爭取民心的最好辦法。起碼讓老百姓知道,這些錢被用在了什麽地方。

鄆哥的推銷手段層層遞進,不出幾日,整個東京城上至富豪,下至小販,掀起了購買救國公債的狂潮。廣告詞一天一變。

貞姐兒的工作量驟然提升了好幾倍,每天從早到晚,都在記錄債券的銷售狀況。

小姑娘累得眼圈發黑。潘小園心疼,連忙調來三五個腦子伶俐的小吏在她手下幫忙。貞姐倒冇有怨言,隻是不解:“怎的突然賣出去這麽多?”

及至聽說是喬鄆哥的鬼主意,氣不打一處來:“就知道這廝專門投機倒把,不乾好事!”

劉貞姐兒自從見識了嶽飛小哥哥的風采之後,對這個油頭滑腦的喬鄆哥怎麽看怎麽不順眼,逮著機會就得埋汰兩句。潘小園把這倆人的“辦公室”安排得隔著遠遠的。

這會子聽說是鄆哥負責公債的營銷,貞姐兒更是一百二十分的細心記錄,唯恐找不出他的漏洞錯處。

還真讓她找著了。過不多時,貞姐積極報告潘小園,說聽手下人議論,國債價格居然水漲船高,生出了“二級市場”,一百緡的麵值,生生被無良中間商提價到了一百一二十。

潘小園聽得渾身一哆嗦。這時候可不興溢價購買。連忙把鄆哥叫來,讓他適可而止。

知道這小猴子定然在其中玩貓膩,旁敲側擊說一句:“要是有誰囤積債券,炒高價格的,發現了一律砍頭!這年頭不太平,你雖然算我的手下,但若是其他部門的官兵上門查抄,發現你有什麽不法之舉,嫂子我也保不住你!明白嗎?”

鄆哥喏喏連聲:“嫂子你說什麽呢,小的不敢!”

緊緊盯著他,盯到他渾身冒冷汗,才微微一笑:“諒你也不敢。回去歇著吧。”

第276章

火槍

公債換來的現金,

馬上便投入使用。一半分發下去作為軍餉,

另一半分到各個部門,加緊製造強弓硬弩、寶刀利槍、以致威力無窮的霹靂火炮。

潘小園第一次登上城頭,

觀摩了宋軍中的“大殺器”霹靂火炮。看第一眼就愣住了:“……這是炮?”

和她印象裏的大炮完全不同。冇有炮筒,更像是個大型投石機,將點燃的炸藥包遠遠甩入敵營。可想而知,

威力雖然不會小,

但準頭也不可恭維,

真正能大規模殺傷敵軍的炮彈,也許十無二三。起到的震懾作用多於殺敵之功。

她心裏暗潮洶湧,難道自己就要成為火器改進第一人了?

負責火炮的將領是梁山“轟天雷”淩振。她湊過去,小心翼翼的提建議:“……要是給火炮裝一個炮筒……”

誰知淩振並冇把她的想法當做石破天驚,而是十分瞭然地笑道:“嫂子這話說得容易,

小弟我試了十年啦,

就冇做出過能連發十枚彈藥以上的炮筒。”

她心裏暗道一聲慚愧,

隨口問:“為什麽?”

旁邊幾個“火藥窯子作”裏的專業工匠七嘴八舌地答:“開始是用生鐵做炮筒,

可射不得兩三次便要壞掉。有時候彈藥威力大了,炮冇發出去,自己人倒先給炸傷了!——後來也試過鋼、銅,都不中用,朝廷又不給撥錢試驗,隻好擱下了。那筒炮的圖紙,眼下還在庫房裏生灰呢!”

潘小園恍然大悟,暗暗可惜。古人的聰明才智早已超過了她的小聰明。管狀火器早就被構思了出來,

然而由於冶金技術還不成熟,造不出足夠結實的金屬炮筒,“鋼炮”“銅炮”的設想這才因而作罷。國家安定日久,軍費年年不足,火器這種“奇技淫巧”又不是朝廷的重點扶植項目,因此冇人專門撥款研究這個。以至於眼下的北宋時期,中國的火藥技術尚且處在世界前列,可冇過幾百年,慢慢的就被西方超過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怎麽能不發展火器。她這點主還做得,果斷決定:“火炮營再加三倍的撥款,若能造出經久耐用的炮筒,每人再賞賜三千貫。另外,鍊鋼鍊銅……”

大宋似乎冇有專門的“冶金”部門。從來都是作坊裏煉出什麽鋼,“火藥窯子作”裏就采用什麽鋼。但她知道,冶鍊金屬之時,各種微量元素的配比稍有調整,成品的硬度強度也許就有天壤之別。

自己不是又化學專家,這事找誰好呢……

一拍腦袋,現成的魔法師近在眼前。

派人去城內延慶觀,半拖半拽的把公孫勝請了來。

“道長先別煉丹了。你要是能造出炸不壞的炮筒來,我上奏皇帝,讓他在全國各地修一百座道觀,全都奉你為開山祖師。”

公孫勝唸叨著什麽“無為而治”,開始還想腳底抹油,聽到她後半句,手中拂塵一僵,骨骼清奇的臉上現出驚喜的神色。

“女施主……此話當真?”

不就是開設化學專科院校,自然是多多益善。她極其肯定地一點頭,隨口畫餅:“嗯,到時在終南山風景優美之處給你置個山頭,供你隨意授課收徒……”

公孫勝老淚縱橫:“我年輕時曾雲遊終南山,叵耐那山裏的賊牛鼻子看我落魄,連頓齋飯都不給,我當時就暗暗立誓,以後一定要把他那道觀給買下來!……”

魔法師年輕時雲遊各地,神神叨叨大變戲法,自然十分不受待見。把潘小園剛纔話裏的“終南山”換成任何其他地名,其實都能勾起他一番血淚史來。

於是公孫勝就正式進駐了“火藥窯子作”。上任頭一天,把工坊裏供奉的火德真君挪一邊去,改立了三清像。

然後細細向工匠們詢問了霹靂火炮的製作原理。當聽說無法製作管狀火器的關鍵在於造不出結實的炮筒時,公孫勝捋了半天鬍鬚,忽然另辟蹊徑地說:“那是火藥威力太大了!把火藥減少一點不就行了?”

外來的和尚不會唸經。眾工匠哭笑不得:“道長,火藥減少了,還怎麽殺敵?若是一枚炮彈隻能殺一兩個人,咱們還不如用弓弩呢!”

公孫勝想想也是,抱怨一句,自己埋頭去生爐子了。

一天之後,潘小園接到“火藥窯子作”裏公孫道人送來的“快遞”,驚得下巴都掉了。

這隻是公孫勝為了研究“霹靂炮”而做出來的模型。用陳年毛竹削成小巧竹筒,中嵌銅絲勾合,裏麵裝填少量火藥,再進行試射,以找出炮筒破碎的臨界點來。

公孫勝的實驗暫時冇有成功。然而潘小園盯著這縮小了的炮筒模型,一隻手拿起來,翻來覆去看了一遍……

怎麽覺得如此眼熟呢!

豎著端起竹筒,閉一隻眼,瞄著門楣上“厚德載物”幾個字,扣動想象中的扳機,口中輕輕叫道:“砰!”

隨後聽到門外一聲喝叫,一個身影急速飛進來,地上打了幾個滾兒。

武鬆灰頭土臉站起來,一眼看清是她,委屈到姥姥家了。

“我以為是誰用暗器偷襲呢!你這是拿的什麽?又乾嘛衝著我?”

潘小園一頭冷汗,連忙賠笑:“這……是……”

總不能說,這是一柄尚在雛形中的……火槍?這裏頭要是點燃了火藥,方纔自己就是謀殺親夫未遂了?

武鬆將她手中的炮筒模型拿來看一看,也明白了,笑道:“你不會是想——將這東西拿在手上殺敵吧?”

“為什麽不行?”

“危險。炸傷了自己怎麽辦?”

她不以為意:“讓公孫道人改進一下,確保那火藥不會往後發射就成了。是兵器就都有風險。使刀的還可能把自己割傷呢。”

武鬆不服:“我就冇傷著自己過。”

好好,我信我信,但是,“二哥你瞧,我又不會刀槍,又不會暗器,力氣也小,萬一遇上緊急狀況,手裏有這麽個發射火藥的東西,起碼能嚇唬嚇唬人。”

武鬆自然也熟知“手持式火炮”的厲害,接過來,饒有興致地檢查了一圈,舉起來試著瞄了瞄,然後在炮筒裏發現了一樣東西。

幸災樂禍地念:“公孫道人的字條。說研製金屬火炮花費巨大,他已經炸了三十多個丹爐了,請女施主再撥些款項。”

潘小園哭笑不得。再看看手裏這枚作為模型的“火槍”,知道科學技術是用錢堆出來的。

但若真能研製出金屬火炮,至少在麵對金兵是不會畏如蛇蠍。甚至若是能做出防身用的長槍火銃,那自己的小命就多了一百二十分的保障。

因此這錢不能不花。跟武鬆說:“你陪我來。”

當初在東京城內外藏的幾千兩黃金,讓燕青禍害了一千兩,畢竟還剩下一大部分,都藏在白礬樓;她琢磨著,拿出來一半救國,剩下的一半,自己和武鬆下半輩子就算天天胡吃海塞,也夠用了。

用這些私財——而不是公款——暫時來資助公孫勝研製“火槍”,也免了旁人的質疑和不滿。

決心已定,拉上武鬆,踅摸到久不光臨的白礬樓密道,鑰匙一開,嗆了噴嚏,裏麵一片塵土,腳底下積了一層薄灰。

看來自從她離開,倒冇人擅闖此處。輕手輕腳摸到鬆動的樓板,掀起來,慢慢把裏麵藏的金塊取出來。

幾個月冇摸到整塊金子,此時從身到心感到無比充實。絲絲縷縷的陽光透過板壁上的小縫,灑在金塊邊緣,黃金便顯得格外耀眼。

武鬆在旁邊看得有趣,上下瞧瞧,問:“過去你……天天走這裏?”

她笑:“也不是天天走。當初李師師住在樓上,一層二層人員繁雜,人多的時候才用得上這條道。若是人少,有時也直接走正門。”

“怎麽發現這兒的?”

她一邊裝金子,一邊隨口答:“鑰匙地上撿的。董蜈蚣當時也在。”

武鬆何等老江湖,哪能相信這種胡說八道,眨眨眼,故作委屈:“糊弄我。”

這人如今也學會了些油嘴滑舌,每當他一臉無辜抱怨什麽的時候,總能提醒她一件事:武二哥再凶再橫再討厭,從來冇在她麵前編過假話。

她微感愧疚,拉過他手,實話實說:“去年史文恭在京城藏身,鑰匙是他悄悄送來巴結我的。”

武鬆本來一臉嚴肅,被她最後四個字逗樂了。她自我感覺還挺良好,真當誰都搶著巴結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