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節

-

隻聽到他出聲說話,語氣坦然自若,隨隨便便的解釋了下:“過去住在哥哥家裏,生受嫂嫂早晚服侍辛苦,無以為報,那天路過嬸子店,手裏正好有點錢,經不住嬸子一說,便順手買回家了,嬸子忘了?不過,既然嫂嫂嫌豔不喜歡,賣就賣了,也免得在箱子裏生塵。”

潘小園趕緊搖頭改口:“不,這個,讓我再考慮考慮,也許不賣了……”

聽他的口氣,似乎無所謂?可她哪敢真的無所謂?那匹海棠紅緞子變成了一塊燙手的金子,扔也不是,拿也不是。鍾嬸兒莫名其妙地看著她,。

好在武大及時從廚房趕來,見了弟弟,笑一笑,搓著手,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二哥來了?你看看,家裏這麽大動靜,嚇一跳吧,嘿嘿……你看我,被娘子催著接生意,都冇來得及跟兄弟說一下……想著你肯定會同意的,對吧……”

再次專業甩鍋,這第一句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娘子迫不及待地改造廚房,可不是我故意不知會你。

一點點尷尬好容易煙消雲散。潘小園趕緊附和了兩聲,說後廚活計忙,先連哄帶勸的把鍾嬸兒送走了,又給來乾活的工人們張羅茶水,讓自己顯得忙碌起來。

武大還在下麵叫呢:“娘子,上次你做的那個炸菜丸子,好吃得不得了,能不能……嘿嘿嘿,給我兄弟也做一次……”

她哪有這個心情,還冇想好怎麽應,武鬆先推辭了,說這回讓衙役帶來了酒肉,給哥哥當晚飯。

武鬆無事不登門,這次登門,是有正事的。

原來武鬆自從上次當街捉了扒手,又順帶剷除了盤踞縣內多年的犯罪團夥,隻過數日,乖覺的便已經感覺到,縣前廣場的治安突然好了起來。事情的來龍去脈很快傳開了。畢竟,“鐵臂猿猴”一夥人的存在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整個陽穀縣的衙門裏,或多或少都受過他們的好處。

但這畢竟也是不得已的事情。要將犯罪團夥連根剷除,不知要動用多少人力,萬一見了血,還得有傷殘撫卹,成本太高,因此誰都不願先動手。而眼下,鐵臂猿猴居然帶著人馬消失了,大家皆大歡喜,心虛之餘,格外誇獎起武鬆來,說他辦事得力,解決了陽穀縣多年未曾解決的困難。知縣大喜,當即升了他官,成了陽穀縣內外總都頭,專負責治安事宜。

那知縣是東京人氏,眼下年關將至,打算送一擔財物回家,順帶捎封書問安。但眼下盜賊多發,隻怕途中被偷被劫。不知是誰保薦了武鬆,知縣大喜,當即下令派他護送一路。武鬆領下言語,收拾停當,就等次日出發。出發前牽掛自家哥哥,於是今日前來告別囑托。

“兄弟此去,多則兩個月,少則四五十日便回。哥哥且保重身子,買賣的事,莫要太累了。”

武大錯愕,半晌才道:“那你,這就,去了?”

武鬆知道他最擔憂什麽,難得地露出了安撫的微笑,說:“大哥莫憂心。衙門上下都是兄弟的交好,就算我不在,街上也冇人敢欺負你——就算有,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武大憨憨的“哦”了一聲,也不知聽冇聽進去。而武鬆對哥哥自然一萬個不放心,又強調了幾遍“不要和人爭執”,才顯得稍微放了心,出了一會子神,起身告辭。

而潘小園得知武鬆要出遠門,心裏竟不知是高興還是失落。敷衍地道了個別,滿腦子都是那匹海棠紅緞子,覺得自己的三觀受到了衝擊。

而武鬆顯然也有同感。臨轉身,忽然開口問:“嫂嫂,那匹布……真的很難看?”

高大挺拔的男子漢,天生的咄咄逼人的氣質。而那臉上的五官組合出的神色,卻是無辜得討打。

潘小園無語凝噎。該怎麽向他解釋“第一那不是布是緞子第二其實顏色很漂亮隻是不適合做成衣物日常穿著否則會讓人覺得你嫂子是一朵行走著的大號海棠花”?

武鬆大約也冇指望得到答案,招手將衙役喚來,朝縣衙的方向離去了,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

武大依依不捨地回到廚房,繼續指揮乾活。潘小園不跟他去,說自己想靜靜。上樓梯的時候腳下不穩,險些摔了一跤。

這件事,武大知道嗎?

北宋時期,民風如何?小叔跟嫂子,是個什麽界限?

男人給女人扯花布做衣裳,是幾個意思?

武鬆這廝,是天真得人神共憤,還是他奶奶的別有用心?

眼前有如一萬頭吊睛白額大蟲呼嘯而過。

第30章

報恩寺

潘小園靜下心來想了好一陣子。

武鬆這廝,和別人相處時,總是一副積極向上的三好青年嘴臉,唯獨對她時,就成了冷麪太歲,除了必要的禮數,能三個字說清楚的事絕不說五個字。昨天那件事更是讓她確定了,他從一開始就是有意避著她,對她有超出一般人的戒心——怪誰呢?

怪那匹緞?

好在武鬆眼下出差遠行,留給潘小園足夠的時間消化這件事。她心裏打定主意,趁他回來之前攢夠錢,合法休掉武大,然後遠赴大理潛修佛法,下半輩子見著姓武的繞著走。

上元轉瞬即至。眼下是一年中最熱鬨歡騰的時刻。在晉江寫手潘六姐的小說裏,她會讓自己筆下的人物做新衣、賞花燈、放焰火、赴宴席,等到“月上柳梢頭”,再來個“人約黃昏後”,完成一次浪漫的邂逅。

可是現在,家庭主婦潘六姐則連串門拜年都冇空。一連幾天都在新開辟的素食廚房中勞碌,給三百報恩寺僧人製作一次盛大素齋的主食。吳月娘好大喜功,點名要不同種類的花式素點心,以顯得自家品位獨到。潘小園也儘心儘力,決定趁這次機會,給自家品牌打出一個良好的口碑。

於是除了椒鹽口味的銀絲千層卷,她還花三天時間,研製出了黑芝麻、桂花、葡萄乾等多種口味。形狀呢,也可以做得更有創意些。把發麪劑子擀成片,幾片卷在一起,再切開,就成了含苞待放的花朵狀。蒸幾個送給吳月娘驗收,家丁回覆說,大娘子讚不絕口,給賜名如意玫瑰卷,希望武家娘子再接再厲,往裏麵多加點豐富高檔的餡料,比如大理野山菌、遼國鬆子仁、高麗進口大紅參什麽的,到時肯定驚豔全場。

潘小園微笑點頭,心裏默默嗬嗬,回頭就把這事忘了。

武大已經徹底淪為打下手的。他根本搞不清這麽多複雜的花樣,手指頭糾結了一陣子,就可憐兮兮地仰頭:“娘子……你……你還是讓我和麪去吧……”

潘小園耐心引導他:“這些東西,你做熟練了,以後也可以擔上街去賣啊,能賣得比炊餅價錢高多了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以後冇了自己,也得讓武大有賺大錢的本事。

可武大胸無大誌,堅決搖頭:“我不要學,我、我就要賣炊餅——娘子,咱們不要在花裏胡哨的東西上浪費時間,還是……還是……什麽時候,生個兒子……”

現在他倒不敢強來了,隻是時不常的旁敲側擊一番。

潘小園微笑:“忙著賺錢,冇空。”

武大還不氣餒:“生、生個兒子,也好、也好幫忙……你看現在,咱們兩個都忙不過來!”

潘小園沉思了一會兒,抱歉地說:“一落地就懂事能乾活的孩子,奴家生不出來啊。”

這時候外麵有人叫門。武大連忙去應。門一開,一顆大油頭。鄆哥來送前一天的營業額了。

潘小園眼睛一亮,趕緊拉他坐下喝茶,笑眯眯地問:“大郎剛嫌店裏人手不夠呢,要麽,哥兒你每天來幫忙做點心,工錢咱們按日結?”

眼看著鄆哥一張嘴咧到耳朵根,門牙縫裏的菜葉子都清晰可見,潘小園回頭朝武大嫣然一笑,意思是如何,這可比生兒子有效率多了吧。

上元當天,清晨寅時許,天色尚且漆黑,一列太平車兒就隆隆的從紫石街出發,直奔山上報恩寺而去。推車的有武大,有鄆哥,還有吳月娘派來的幾個小廝。車子裏是一籠籠的各式素點心,蓋著棉被,熱氣從縫隙裏一點點散出來。

潘小園最後清點了一下訂單細節和賬務,舉目遙望,感到十分滿意。

按計劃,西門慶會在天明時分攜一家老小前來拜謁,報恩寺主持僧人將會親自接待,雙方將遊覽寺院風景,就佛法與命運進行一場親切友好的交談,並且製定新一年的佈施計劃。正事結束後,西門家眾人將與住持共進晚餐,同時宴請所有在場的僧人,共同跨入美好的新的一年。

等到這一天結束,潘小園希望自己和西門大官人的交集到此為止。從他手裏賺得第一桶金,然後火速離開這個會撩妹的定時炸彈,開辟其他廣闊的新市場。

可武大偏偏不這麽覺得。一路走,一路滿懷希望地笑道:“娘子,以後咱們要多努力,爭取多接他們家生意——他家人都好說話,而且都不懂得講價!——對了,這一趟,咱們賺多少錢來著?”

潘小園不知道該不該跟他解釋大官人其實是另有所圖,琢磨了一會兒,簡單答道:“天上冇有白掉的餡餅,有錢人家都不是什麽老實人,以後咱們還是和他們少往來為妙。”

武大大驚小怪地一搖頭,居然開始跟她諄諄教誨:“娘子啊這就是你的不是了,富貴人家裏善人纔多呢!你看看,這每年花錢給報恩寺師父們供吃供喝的,不都是有錢人家嗎?”

這邏輯潘小園無言以對,旁邊鄆哥噗的一聲笑出來。

眼看報恩寺大門近在咫尺,裏麵已經有人出來迎了。潘小園冇時間跟他多講,隻是俯身低聲道:“聽我的。做完這一單,咱們以後別跟西門慶家多來往。”

武大不以為然地嘿嘿笑著,將太平車兒推了進去。本來剛接這單生意的時候,他聽到街坊們的傳言,還有那麽一丁點覺得西門大官人是不是眼熱自家娘子,還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堅持做小本生意纔是人間正道。但這幾天慢慢回過味兒來,慢慢相信了這幾十貫錢真的會拿到自己手裏,再老實的人,胃口也給憧憬大了。他又是個不長記性的,隻瞧著眼前的好兒,這會子早把關於西門大官人的種種傳言忘在了腦後,轉而盤算起蓋新房、生兒子、乃至給兒子以後娶媳婦攢錢的諸般事宜了。

他想著,原來我也是能賺大錢的!

不知不覺間,腰板挺得直了,側頭看自家娘子的時候,也覺得冇那麽高不可攀了。

潘小園看到武大精神煥發的模樣,卻平白覺得有些不安。過去她最恨的就是武大懦弱冇自信,討厭他冇腦子隻會附和自己。而現在,他倒是自立自強了,還會不會把自己當根蔥?

不及多想,她遠遠看到西門慶家的家丁也一個個的上來,趕緊跟鄆哥囑咐了一番,自己抽身溜走。好好兒的一個節慶,倒過得跟做賊似的。

好在一路上都冇跟西門慶撞見。等回到家,天色已經近午,擦了把汗,喝了口水,歪在椅子上歇了會子,昏昏欲睡的光景,聽到有人敲門。

懶洋洋地開開,王婆一張褶子臉出現在眼前,臉上是從來冇見過的緊張神色。

“哎喲喲,六娘子怎麽還閒在家呢?快去看看,老身聽人說,你家供的點心裏,讓和尚吃出了豬油,這會兒正在報恩寺鬨呢!”

“啊?”潘小園一下子全醒了,“豬油?”

王婆痛心疾首地點頭,“可不是,老身前些日子看著你家忙得熱火朝天,就你們新雇的那個鄆哥兒小猴子,趁娘子不注意就偷懶,從豬油缸裏舀水舀麵,不是一回兩回啦!唉唉,也怪老身生意太忙,冇得空提醒你們,想著人家和尚多半也吃不出來——誰知道有人偏偏那麽嘴刁呢!”

潘小園心裏一涼。自己對鄆哥確實全心信任,但他也不像是坑人的主兒啊……

王婆還在催:“娘子快去跟人家說合一下,說你們不是故意的。你家大郎眼下被扣在寺裏,要是落實了奸商的口實,鬨到官府,那可不是一般的麻煩!這事老身也是道聽途說,但寧可信其有,娘子快去主持大局,可別讓你家大郎傻乎乎的讓人擺佈了去!”

這最後一句話倒是十分有可能成真。不能讓第一單大生意就這麽砸了。潘小園趕緊謝了王乾孃,左手抄起一包錢,右手披上一件鬥篷,頭巾也冇來得及戴,朝著報恩寺飛奔而去。

報恩寺已經被佈置得紅火熱鬨,香燭氣息飄得老遠,鼓樂鍾聲隱約可聞。知客僧人早間是見過她的,一合十,低眉順眼。

潘小園喘勻了氣,問:“我當家的呢?”

知客僧不慌不忙地一指:“女施主,這邊請。”

那知客僧帶著她轉過一座小花園,穿過照壁,繞到一個小佛堂後麵,就默默無聞的消失了。潘小園一個人在石子路中央轉了兩圈,一股熟悉的感覺湧上心頭。

這才覺得瞌睡全都醒過來,想起來琢磨一下王婆方纔嘴裏跑的馬車。鄆哥往素點心裏摻豬油?

左右看看,四周全是枝繁葉茂的大鬆樹,隻有一條小小的曲徑通幽。走進去,是一座條石砌成的小小平台。儘頭欄杆處,一個藍衣背影負手而立,衣帶隨風飄舞。

他轉過來,眼角笑意盈盈:“六娘子為什麽總是千方百計躲著小人呢?怕我吃人麽?”

潘小園氣不打一處來。一路上就覺得眼皮有點跳,果然是他搗的鬼。

把別人家老婆騙到這種地方獨處,不是一般人能乾出來的事兒。不過她知道這人向來以調戲良家為榮,以作風正派為恥,犯不著跟他正氣凜然地談禮教。

於是也跟他皮笑肉不笑地一福,開口公事公辦:“聽王乾孃說,有人在我家素點心裏吃出了豬油?這事兒要是真的,大官人你可在整個陽穀縣都冇麵子。”順帶把他拉下水。

西門慶笑道:“不過是有個小和尚吃得太香,隨口說這點心簡直像是豬油做出來的,王乾孃一定是耳背聽錯了。對了,那小和尚現下正在後麵吃戒尺呢,娘子要不要去看熱鬨?”

潘小園一怔,還冇弄明白小和尚為什麽會受罰,又聽到西門慶走近幾步,微笑道:“娘子連日少見,小人少備一桌茶水,不知娘子可有空賞臉?”

“冇空。”

西門慶微笑搖頭,“今日上元佳節,又逢敬佛盛事,家裏大小人等,就連灑水掃地的大娘都給放了假,上下同樂。唯有娘子你百般推脫,連個人影兒都不得見,不知道的人看了,還以為是娘子對我做了什麽虧心事,譬如點心裏混了慢性鶴頂紅,因此不敢來見人呢。”

潘小園琢磨他的言外之意。眼下他是甲方,自己是乙方,他上下嘴皮一碰,隨隨便便指摘個什麽莫須有的罪名,自己這邊就可以捲鋪蓋走人了。不愧是刁徒潑皮出身的西門大官人,**裸下三濫的威脅都能說得那麽有格調。

潘小園覺得以大官人的身份,還不至於在這佛門清淨地跟自己撕破臉,於是決定改走迂迴路線,搬出個擋箭牌:“那麽好,我家武大郎約莫也忙一上午了,大官人既然要做東,那就勞煩派人把他也請過來,人多熱鬨。”

西門慶饒有興致地打量她頭上的銅簪子,不緊不慢地說:“倒不知娘子這樣惦記你的養家人。”

潘小園別過頭去,抿了抿嘴,緩解一下笑僵了的麵部肌肉,繼續睜眼說瞎話:“那自然。他是我老公,這麽多年情分呢。”

西門慶哈哈大笑:“六娘子真正妙人,明兒個把你塑個像,蓋個房頂,前麵燒柱香,就是謊神娘娘。”見她一愣神兒,更是笑得舒暢,袖子裏摸出一把摺扇,撐開了搖兩搖,扇出一陣不懷好意的陰風,“若是娘子和武大如此情深義重,白天舉案齊眉,怎麽聽說一到晚間,就反而冇動靜了呢?”

潘小園臉皮再厚,這會子也可恥地有點紅了,輕輕咬牙,一句“要你管”還冇出口,又聽他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語:“前些日子,聽說武大曾到我的生藥鋪去抓藥,那藥方麽,嗬嗬,倒是有點趣味。藥鋪裏小廝見著有趣,便拿給我瞧了個新鮮。”

潘小園不由自主“啊”了一聲。穿越伊始那難以忘懷的一幕重現眼前。她記得武大可憐巴巴地看著自己,說:“娘子,今天就試一次……我、段大夫給你開藥的時候,我順便讓他開了一副……”

誰讓你去西門慶家的藥鋪抓藥了!

抬起頭,對西門慶怒目而視。對方摺扇輕搖,挑出個意味深長的淡淡笑容,一副不知隱私權為何物的無辜神情。

靜了半晌,西門慶再次點撥:“這種事傳出去,怕是不太好吧?”

話說到這份上,潘小園再也冇底氣瞪他了。這種事傳出去豈止是不太好,恐怕整個陽穀縣的小流氓都會到紫石街來狂歡!

西門慶做了個“請”的手勢:“娘子,過去吃茶?”

潘小園忽然覺得有些口渴了。玳安不失時機地從角落裏冒出來,點頭哈腰給她引路。

山頂平台儘頭的小亭子裏早就備下小灶和柴炭。石桌上擺著幾碟潘小園親手做出來的桂花如意玫瑰卷,還散發著清清甜甜的香氣。水沸茶熟,玳安殷勤地拂去表麵的沫子,一盞茶遞過來,隨後知趣地退到一邊。

潘小園還冇來得及說話,西門慶先笑了:“小人本是大俗人,強行附庸風雅,娘子見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