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這一幅畫!【3更】 想念沈墨。…

-

1998年之前,

田子坊還是下雨存泥,晴天揚塵的馬路集市。

老上海石庫門建築房錯落,居民們在路上擺攤,

坐在牆根曬太陽,來來往往儘是生活的濃烈氣息。

直到9月起實施集市入室,泰康路路麵重鋪,自此,

田子坊抹上了蘇荷色彩,

逐漸變成五大洲、四大洋的藝術家們才華流溢的‘作品博覽會’。

無數雕塑、影視、繪畫、陶藝、攝影、國粹大家入住泰康路,田子坊成為泰康路的街標,也成為上海留住的‘歲月之美’,並體現了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對全世界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之美’。

上一世,華婕來上海後,

遊玩的第一站就是田子坊。

離世前最後去玩的地方也是田子坊。

走進迷宮般的弄堂裏,

上一世是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以及茶館、露天餐廳、咖啡座、畫廊和各國餐廳。

拐過集市街角,

又會不經意撞進仍有人生活的民樓,

小房門側掛著取奶箱,

立著仍在工作的古樸信箱。

還有老人坐在陰影下,搖著蒲扇將過往舉著豪華相機四處采景的攝影師,和來自各國各地的遊客,當成奇景欣賞打量。

而2001年,這裏才建設了3年,

還冇有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創意產業集聚區,

也冇有被評為中國最佳創意產業園區。

可它的美已經初見端倪,華婕有幸踏進來,捕捉它還未被世界瘋狂報道的、尚顯青澀含蓄的美。

工作日,

已經有許多商家入駐的田子坊小巷裏並冇有太多人。

華婕繞過幾圈後,找到一個她覺得最有韻味的巷角,畫縱深感、透視感最強的交叉口。

慢條斯理的架起畫架,鉛筆輕輕打草稿勾勒構圖,青瓦房簷,簷角祥獸,規整過的電線,還有仍冒著炊煙的煙囪……

青石磚鋪就的小路因為剛被清潔過,尚留有水痕,令人覺得濕潤舒服。

現在街邊小店還未被旅遊向和藝術向的店麵侵占完全,許多都是賣水果賣菜等日常商品的店麵。這個時間上,老人和主婦們穿梭在一些店鋪之間,步履穩健,顯示著他們知道自己要買什麽,接下來要去點什麽,臉上淡然的神情,是對生活的篤定。

華婕筆觸輕緩,認真勾勒下這些身影,捕捉到上海最親切、溫暖,和嘈雜的一麵。

‘弄堂’這個詞,在華婕的筆下儘顯其獨有韻味,那些線條逐漸舒展抽條,蔓延向整張紙麵,最終成為一幅完整的田子坊風景畫。

第二天,華婕用鉛筆,在畫麵上勾補出光影,又仔細觀察和反覆修正了一整天。

到第三天,纔開始進入鋪彩著色環節。

閒散的下午,大爺坐在少女身後兩步的位置,搭上涼棚,架上一張小桌,喝著茶,搖著扇,將‘看小姑娘畫畫’當成了一天之內最重要的休閒活動。

茶香嫋嫋,他放了一盞新杯在自己對麵,等著華婕停筆休息時,如果回頭看他,便可邀約她共同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

當華婕用大筆觸鋪灑背景,佈局好光影時,巷子裏忽然闖進一群小學生。

老師組織著孩子們走進巷子,瞧見華婕後愣了下,因怕打擾到華婕的畫麵,她讓孩子們都坐在華婕身後。

於是,一群小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一列一列一行一行按大小個站好,然後放下馬紮,坐。

“掏出畫板~”

“拿出畫筆~”

“開畫吧~”

老師一聲令下,孩子們隨指令動作,像一群小機器人。

他們看見什麽便畫什麽,有的畫街,有的畫人,有的畫房子,有的畫華婕,或者坐在一邊的老爺爺……

冇過多久,孩子們便有些坐不住了,雖然仍老老實實在原地未跑動,但難免嘰嘰喳喳。

童趣盎然,特別可愛。

華婕最初被孩子們吸引了片刻的注意力,很快便又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開始鋪點細節,畫一片一片的磚,染一片一片的瓦,勾勒街上來往的人,和貼牆竄過的小狸貓。

“阿姨,你畫的什麽啊?”華婕身後,坐在孩子們第一排的小豆丁終於忍不住,抬手輕輕敲了敲華婕的小凳子,仰頭好奇問道。

華婕提筆收線,轉頭向下,與一雙黑葡萄般的眼睛對視,然後嚴肅道:

“叫姐姐!”

“……”小豆丁眨巴眨巴眼睛,於是又問:“姐姐,你畫的什麽啊?”

“你不懂。”華婕挑唇一笑,伸手拍了拍小豆丁的腦袋。

“……”小豆丁。

寶寶問了個寂寞。

當畫畫真正沉浸進去了,就是身後有一群鴨子嘰嘰呱呱,都影響不了你。

華婕繪製越來越專注,甚至忘記了自己後麵坐著幾十個小學生。

茶棚下的老大爺翹著二郎腿,嘶遛嘶遛喝茶,忽然覺得……華婕好像個領頭鴨啊。

身後嘰嘰呱呱,她獨自美麗。

轉頭見一個小朋友在畫華婕的後側臉和華婕的畫板及畫板上的畫,老大爺問道:

“是不是覺得姐姐真漂亮啊?”

“姐姐畫的漂亮。”小朋友一邊埋頭畫畫,一邊回答道。

“姐姐畫的東西,你看明白了嗎?”老大爺又問。

“看不明白,但是漂亮。”小朋友認真道。

“哈哈哈…”老大爺被童言童語逗的直笑。

這樣一群畫畫的人,給往日裏沉靜的小巷增加了許多生機和趣味,老大爺坐在樓下看著孩子們畫畫,連家裏的電視都不想看了。

到第四天,華婕水彩畫中的大色塊,終於鋪的差不多,開始進入細節勾勒環境。

第五天,第六天……

第一次,華婕這樣細緻的去畫一幅畫,雖不如跟陸雲飛講的那樣細,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深入畫麵。

在主次分明、詳略清晰的情況下,她要將這幅畫中需要‘詳’,需要‘主’的部分,畫到極致。

在靈魂漫入畫麵中,隨著畫筆於紙張上徜徉、舞蹈時,華婕體會到了心流的快樂。

那種靈魂出竅般,彷彿紛雜萬物皆與我無關,我的世界裏隻有畫筆和紙張的那種專注感,實在太過酣然。

時常興奮的後背汗毛倒豎,畫到臉上露出享受且詭異的笑容,路邊行人駐足觀畫點評誇讚她都聽不到……

而隨著畫麵逐漸完整,它的魅力也愈加亮眼。

停下腳步看她畫畫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開始有了更遠一些地方的人慕名而來,隻為了看看街頭巷尾都在傳的,那個在泰康路小弄堂裏畫畫的美少女。

隨著來觀畫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也不再僅限於老年人,附近學校的孩子們會因為好奇跑過來,愛好畫畫和藝術的人會過來欣賞和瞻仰,乃至於終於有一天,來了一位攝影師。

然後,這位攝影師將自己的照片拆開,分別賣給了‘國青報’、‘南方青年’,和上海攝影比賽。

……

第7天,沈佳儒踏進泰康路,拐繞過石庫門式建築小樓,在一個巷子口遇到了那個專注畫畫的少女。

一身白裙,安靜的坐著,專注畫畫,完全冇有注意到他的到來。

少女麵容平和,長髮披肩,彷彿已與上海這座溫婉的城市融為一體。

但她提筆慎重,落筆果決,那股莫名的氣勢,又消解了她身上的柔和氣質,隱隱透出些許蕭殺,衝出上海的浮華,像踏在了北方凜冽的沙場上。

沈佳儒走到華婕身後,轉頭看一眼右後方搭著的涼棚,和涼棚下正一邊飲茶,一邊看畫,一邊下象棋的2位老頭。

抿唇勾出個笑容,他才收回視線,認真閱讀起華婕的畫。

少女的畫麵一如既往的用色大膽,明明色彩統一,一眼掃過去格外和諧,但細看之下總能被那些跳脫的色塊色點所吸引,感慨畫者的天賦。

畫麵的縱深讓人的視線總遠處而起,隨線拉近視覺的過程,因為畫麵的張力太強,竟讓觀者視線挪移時,產生一種飆車般的速度感。

最終視線落在畫麵中心偏左的田子坊小巷口,又從這個畫麵空隙交叉點,細細欣賞向上下左右街景。

然後,沈佳儒眉心聳起,被華婕的表達驚的瞳孔微微收縮。

紙張上,來來往往或站、或坐、或駐足、或行路、或回望、或購物、或三兩搭伴的人,無論是露出全臉的,還是露出側臉,甚至隻露出一點點頜線的……

都能分辨的出,他們的雖然不是同一個,卻都有同一個人的某項特征。

如果你認識那個生活在勁鬆的學霸少年;

那個喜歡打籃球,更喜歡閱讀;

聰敏過人,記憶力超群;

早熟又沉默,驕傲又別扭;

對人臉識別能力奇差,卻又不想被別人知道,於是顯得格外傲慢難接觸的少年沈墨。

你就會發現,華婕這幅畫上的人,都有沈墨的影子。

模糊的路人,五官朦朧,但不到指甲大的側臉邊,左耳上有一個針尖點的紅,那是沈墨耳朵上的紅痣;

轉角拐出來的人,轉頭時微微低頭探看,那是沈墨的小習慣…

“……”沈佳儒。

畫中陽光從右上方灑下來,將畫麵切割成光影兩麵。

每個呈光的人事物,都擁有大片的留白,水彩的清透屬性,將陽光下更明媚的光影描繪的如鑽石般迷人。

被陽光拂過的每一個擁有沈墨某一項側影(特征)的人,都顯得陽光溫柔,明朗又張揚。

相比之下,蔭涼中的人物,無論從肢體還是可以展現的細節看,則霸道內斂,桀驁不馴。

華婕在這一幅畫裏,運用了她掌握的所有技巧,調動了畫麵可呈現的所有元素,去描繪她心裏想的那個,可愛帥氣又厲害的少年。

-